滴滴优步“鹬蚌相争” 险资两边押注“渔翁得利”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国内两大打车软件巨头滴滴和优步(Uber)之间旷日持久的“相争”,终于在8月1日以滴滴合并优步中国市场所有业务而宣告结束。
当日,滴滴出行宣布与优步全球达成战略协议,证实了外界谣传多时合并的消息。双方达成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国内的运营。“滴滴出行和优步全球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优步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消费者不愿看到滴滴合并优步,这意味将来利用打车软件的优惠将减少甚至没有,但对于投资方而言烧钱将让这两家公司都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停止烧钱是资本方共同的意愿,这不以任何一方管理层的意志为转移。”8月2日,一家参与投资优步的国内大型资本相关负责人坦言。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连以国寿和太平为代表的保险资金很早就已布局到滴滴和优步的投资中,向来寻求绝对投资回报的险资大打太极,既投滴滴也投优步,属于两边押注,两家险资共计投入9亿美元,如今的合并除了获得更高的持股比例也将赢得话语权,坐收渔翁之利。
滴滴优步背后的资本角逐
滴滴和优步大量烧钱的背后,离不开境内外资本巨头的援助。滴滴背后的资本方主要是BAT三大互联网巨头,优步的背后是境外资本以及一小部分的国内资本。
今年6月13日,滴滴出行对外宣布获得中国人寿超6亿美元战略投资,其中包括3亿美元股权投资及20亿元人民币的长期债权投资。同时,双方未来还将围绕“互联网+金融”展开合作。
彼时,双方还宣布除资本层面之外,还将在保险、综合金融服务、市场开发、企业用车等方面进行业务模式创新探索,打造更安全与多元的移动出行金融生态。此外,双方还将共同探索境内外移动出行及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
值得玩味的是,在今年年初,优步中国宣布完成B轮融资,其中也出现了中国人寿的身影,当时优步全球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对外称,中国投资者名单包括海航集团、中信证券、中国太平、中国人寿、广汽集团等。除了这5家公司之外,还有百度、万科、民生银行和中国宽带产业基金,其中百度公司参与了中国优步的A轮和B轮的融资,优步获得中国投资者近20亿美元的投资。
根据可查资料显示,在优步的A+B两轮融资中,中国人寿在A轮投入了2亿美元,广汽集团及境外子公司中隆投资以1亿美元参与优步中国B轮融资;海航集团以2亿美元参与优步中国B轮融资,中国太平投资额度不到1亿美元,部分资金为客户委托投资。
“先投优步,后来转投滴滴,中国人寿前后对两家打车软件公司耗资达到8亿美元,中国太平也出资了近1亿美元,合计人民币超过60亿人民币。为什么中国人寿在投了优步之后没有参与其B轮融资,反而大手笔追加巨资去投滴滴?这背后藏着深意。”8月4日,国内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张杰(化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两家公司已经合并,中国人寿在其中的持股比例不算小,甚至已经拥有话语权了。
事实上,自从两年前保险业“新国十条”出炉和实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已经大大放宽,尤其为保险行业进军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提供了政策保障,政策首次明晰保险资金可以涉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范围包括成长、并购、新兴战略产业等。紧接着保监部门在相关细化文件中进一步明确,保险资金可以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新兴战略产业基金、不动产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相关母基金等,重点投向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健康医疗服务,互联网金融等产业。
在张杰看来,国寿和太平的保险资金“入主”滴滴和优步两家企业,也是在资产荒背景下寻求合适的投资标的。
险资的战略意图
在中国车险市场竞争激烈之时,私家车险也成了险企的必争之地。
“滴滴和优步的打车软件终端涉及到的还是私家车出行业务,伴生的就是车险市场保费的扩大,私家车出行次数增加必然提升保险保费以及一系列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8月5日,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教授许谨良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资金的每一笔投资,都有其战略意图,它和市场化的私募运作方式不同。
此前,滴滴官方透露,合并后优步全球将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优步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两者成为一家公司之后,滴滴不仅会进一步扩张国内市场的业务,还将加大在海外市场的布局。
双方未合并前公开数据显示,滴滴出行日均有1400万订单,是美国出行市场的5倍,业务遍及国内400个城市,优步中国业务覆盖国内60个城市;在境外滴滴在去年投资了东南亚最大打车应用Grabtaxi,随后投资Uber在美国本土的竞争对手Lyft并展开战略合作,滴滴还投资了印度最大打车服务公司Ola,而优步则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9个国家、15个城市运营,且投资达到2.5亿美元。
在许谨良看来,保险资本对于滴滴和优步的投资不仅仅是财务投资,还希望深挖产业链,就是加大保险业务与打车软件的嵌入度。“国寿和太平已经前期布局这一市场,而其他的保险机构也开始觊觎打车软件平台上的保险商机。”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就在8月1日滴滴优步公布合并消息后,上海一家名为大家保互联网保险公司宣布推出“天易保盒子”,这款同时融合GPS、报警器、保险和APP的智能硬件产品,直接装在网约车上,可实时获得营运期间车辆行驶轨迹。同时,司机或乘客遇到紧急情况可一键报警,与110联动、手机APP可以分享位置给平台和家人,盒子还自带保险,保障乘客和第三者责任险。
“这款产品首批8万只仅两个多小时已经售罄,目前正在赶制。有3家约车平台相继发出邀约要求定制。在网约车合法化前,天易科技已经是滴滴和易到的指定供应商。在国内已有超过80万辆车在使用它的产品。这款盒子的保险提供商是大地保险。”大家保CEO方玉书受访时指出。
方玉书指出,滴滴和优步合并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好事,然而合并之后私家车出行安全问题则必须由保险商来提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