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余栋:中国需建立自己的R3联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对于区块链技术在中国发展的前景态度,中国人民银行下属智囊机构央行研究所终于发声,而这也可能代表了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于这项目前在全球备受关注的科技技术的赞成信号。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7月18日,在上海举办的Lend It金融峰会上,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发表的《以金融科技支持中国经济新常态》演讲中明确表示,央行有关部门正抓紧研究区块链和电子货币领域,正在密切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前景。与此同时姚余栋也呼吁,抓紧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契机,采取“跟随战略”,积极筹建符合我国金融科技市场需求、商业银行和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广泛参与的SC/BC联盟,即中国的R3联盟,加速形成我国SC/BC标准,同时积极加强区块链应用试点,确保我国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中国的金融界建立自己的R3在我们看来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也是及时的。中国需要自己的区块链联盟,正如中国需要自己的高铁王,我们所有的目的就是一个,就是要努力打造金融强国,服务实体经济。”在谈到区块链技术对于中国金融业的重要性时,姚余栋如是称。
姚余栋指出,全球范围内的区块链技术大战已经一触即发,在国外包括美国的政府机构、印度央行以及荷兰央行都对区块链保持高度关注和技术研究;在国内,除央行已经牵头成立研究小组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专门成立了区块链的研究的工作组。此外在金融机构方面,包括中国平安、丰田金融今年纷纷加入的R3区块链联盟。国内方面,4月19日由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机构共同发起的区块链联盟——中国分布式总账基础协议联盟(China Ledger联盟)成立;5月31日深圳成立了一个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在理论层面方面,今年1月5日,中国共享金融100人论坛成立了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
“越来越多的机构都在申请或者是跟区块链相关的专利。如美国银行提交了20多份区块链相关的专利申请。摩根大通、万事达信用卡、西联国际的汇款公司,还有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和Visa和美国富国银行都提出了相应的专利申请。IBM和法国银行Credit Mutuel Arkea合作,使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一个身份验证的系统,可以收集分布式的网络中所有的用户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尝试该概念是否可行,也在努力用于非金融的应用。欧洲的多个商学院已经跟大型国际银行机构合作。”姚余栋指出。
在姚余栋看来,现在还不是考虑区块链技术是不是一个泡沫现象的问题。
“现在业界都在考虑似乎互联网金融还没有完全的落地,监管层又在开展互联网整治工作,突然区块链如此的热,这里是不是有泡沫的嫌疑?如果区块链技术真是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然而我们不以为它是科技革命,我们很可能就错过科技革命的红利。所以采取的最佳策略就是跟随策略,不一定走在最前沿,但也不能无动于衷,中国的监管层乃至金融机构、科技机构都应该紧盯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影响。”姚余栋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