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金融合作,构筑“一带一路”投融资框架

作者:张茉楠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7-15 23:07:58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覆盖区域广大,涉及跨境投资领域多元,融资需求庞大,项目建设周期长,这需要金融合作在整个融资方式,包括融资设计上有别于传统的贷款,积极构建包括亚投行在内的、以人民币资本为主导的面向“一带一路”的投融资框架和金融合作体系势在必行。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张茉楠

“一带一路”战略覆盖区域广大,涉及跨境投资领域多元,融资需求庞大,项目建设周期长,这需要金融合作在整个融资方式,包括融资设计上有别于传统的贷款,积极构建包括亚投行在内的、以人民币资本为主导的面向“一带一路”的投融资框架和金融合作体系势在必行。

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的长期资本保障

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人民币周边战略。按照当前中国进出口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来计算, 2015年全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的份额将达到3.4%。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性贸易和投资的结算支付体系。在充足的外汇储备、庞大的外贸规模、相对完善的金融机制的支持下,人民币有能力主导建立区域性贸易结算支付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人民币与沿线国家货币的报价和直接交易,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中的使用范围,降低使用第三国货币对双边贸易往来的不利影响;进一步促进人民币用于沿线国家资产计价、纳入沿线国家储备货币。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扩大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本币互换规模和范围; 加强本币结算协议的推广; 统筹安排人民币清算行为,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的建设; 发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体系,通过在岸与离岸头寸互相弥补,建立在岸与离岸间的资金链,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作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的地位; 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及措施来鼓励以人民币参与基金的扩容和设立; 鼓励境内外机构和个人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直接投融资,允许更多的境外人民币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或RQFII 的方式,投资境内的实体经济或证券市场;鼓励境内外银行为跨境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采用人民币进行对外投资,促进贸易融资和人民币环流。

构建“一带一路”,

多元化投融资框架

从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框架的发展趋势看,除了中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平台可以为基础设施融资发挥更大作用之外,也可以发行长期债券或设立各种创新融资工具。尤其是应该动员更多的私人部门的资金,积极推进PPP模式,增强基础设施项目对于私人部门投资者的吸引力。

我们建议, “一带一路”各国需要制定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或重点项目清单,出台PPP项目库,为PPP项目的开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多边银行可以进一步推动本币债券的发行和/或地方债务融资的发展,帮助吸引长期投资者投资于基础设施PPP项目。此外对一些投资金额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可以通过境内外债券融资、股权融资、跨境筹组银团贷款、国际金融组织中长期贷款、本国政府财政资金、外国ODA、本国企业及金融机构的“联合融资”方式予以积极推进,搭建跨境融资的金融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和金融合作框架。

解决“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资金不足和融资问题,不能仅靠公共财政和国际资本发挥作用,也要充分发挥私人资本、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不能仅靠几个少数国家的财力、物力,要公私结合,相关国家政府、金融机构、私人资本要加大投资,共商融资大计,发挥政府性、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的优势,包括发挥援助资金的优势。要充分挖掘政府性基金的潜力,用好中国-东盟、欧亚、中东欧等二十几个基金,以及新成立的丝路基金。鼓励私人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把公私合作模式(PPP)、建设-经营-转让模式(BOT)等有效组合,通过提高长期潜在收益提升私人资本参与,鼓励民间资本、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参与丝路基金建设,引导商业性基金与社会基金共同参与。开展融资模式创新,鼓励债券发行和股权融资,鼓励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各类金融市场发行中长期债券。结合“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项目特点和风险,将标的物、收益、证券化开发为金融创新品种,提供满足项目特定要求的多样化、多层次的直接融资工具和金融创新产品、鼓励投贷结合,发展以投促贷的新模式。

“一带一路”金融合作

及货币网络体系建设

“一带一路”的金融合作重点在亚欧合作。推动亚欧金融合作,可以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系统整体效率,为亚欧之间持续扩大贸易和投资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欧盟“容克计划”、“欧亚联盟”等亚欧地区的发展规划,提供强大、高效的投融资保障。

一方面,中国不断拓展人民币继在亚洲之后,进一步扩大在欧洲的跨境使用。2014年以来,中国已经与英国、德国、卢森堡、法国分别签署了人民币清算协议,与英国、德国和法国还分别获得800亿元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的额度,如果加上与瑞士央行刚刚签订的协议,由此欧洲已经形成伦敦、法兰克福、巴黎、卢森堡、瑞士“五足鼎立”的人民币离岸中心格局。

另一方面,一个覆盖亚欧的人民币货币互换网络正在形成。当前,中国与欧洲、亚洲各国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核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协定货币互换协议都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未来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角度,中国将更加积极地构建人民币互换基金池,这样可以有效地防范全球外部风险。在人民币“一对多”的互换、清算系统中,筹建互换资金池,可以极大地扩大这个系统,从而推进清算功能的发展。

沿着“一带一路”,亚欧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具体而言,可以仿照国际清算银行,按照年度实行双边差额互换以及余额结算,在直接的双边结算融资中,鼓励围绕以人民币国际化为中心,实行间接的双边互换,摆脱“美元陷阱”。未来,亚欧可以加强金融机构互设和资本市场的互通机制建设,共同打造互联互通的亚欧大陆金融大市场体系;以亚投行和欧投行(EIB)为桥梁和枢纽,开展亚欧之间多形式多渠道的投融资合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