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全球影响力大幅提升 晋升全球千家大银行第77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简宁 北京报道
6月30日,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全球千家大银行最新排名,北京银行按一级资本排名第77位,位居首都金融业第一位。据悉,英国《银行家》杂志每年推出的“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被视为世界范围内银行综合实力的标尺,是全球各国银行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一家一度资不抵债的地方性小银行,北京银行在短短20年间发展成为全球百强银行,特别是在过去十年间全球排名跃升了近500位,从一个视角折射出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市场化进程。剖析这家中小银行的国际化、市场化探索,对新形势下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深化未来金融改革,具有一定的标本意义。
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位比较了解北京银行的金融专家评价说,北京银行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探索,至少对中国金融业改革有四个方面的“功绩”:
一是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身积累,化解核销了巨额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这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开创性,至今仍对中国金融风险的化解具有借鉴意义。
二是率先通过“更名、引资、改制、上市”,为中小银行创新发展开辟了一条路径,这个路径被众多中小银行模仿跟进,撬动了中国金融版图的演进。
三是北京银行与ING的引资合作在过去十年间,实现了引资、引智、引技、引制的全方位融合,使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化真正达到了从“形似”到“神似”,这在金融开放合作中具有标本意义,对新形势下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一定启示。
四是北京银行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带动和提升了整个中小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使金融体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也符合“十三五”时期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导向。
正如专家所言,北京银行在成立初期,总资产200多亿元,资本金10亿元,却背负着高达67亿元的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深陷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北京银行没有等待观望,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提出“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在加快发展中化解历史包袱”。
成立前十年,北京银行在没有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管理和加快发展创造效益,利用每年积累的税后利润,逐步化解核销了历史遗留不良资产,走出了生存的困境。这一案例被业界誉为“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
一位监管部门的领导评价说:北京银行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没有靠吃“降压药”,而是依靠体制机制的完善,逐步增强“体质”,实现稳健发展,这是对金融改革的贡献。今天,伴随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环境更加复杂,面对经济转型中可能暴露的金融风险,如何“强身健体”、化解风险,北京银行的经验无疑具有典型意义。
进入新时期,当时的北京市市长、金融资深专家王岐山,对北京银行作出了“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这一指示抓住了金融战略创新的关键点,直接推动了北京银行的创新发展,并由此撬动了整个中小银行的跨越发展。以此为指引,北京银行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相继实现了成功更名、引入外资、走出区域、发行上市、综合化发展等一系列战略突破。
这一模式被全国上百家中小银行纷纷效仿,迎来了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机遇期,也为金融体系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20年间,北京银行总资产、净资产均增长了100多倍,全球排名提升了近500位,品牌价值超过了300亿元。裂变增长的背后,是金融创新的力量。一种模式、一条路径,撬动了一片新的天地。
全面助力国家发展战略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北京银行紧跟时代潮流,抢抓发展机遇,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切实支持实体经济,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又一新时期。
据记者采访了解,北京银行全力服务创业创新,积极探索投贷联动,率先获得投贷联动首批试点银行资格,成为北京地区唯一一家投贷联动试点银行;创新发布中国银行业首个投贷联动特色金融产品——“投贷通”,支持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并荣获2016中国十佳金融产品创新奖。北京银行行长张东宁表示,将深入落实科技金融创新六项举措,探索投贷联动业务模式,打造“科技企业及投贷联动最佳金融特色银行”。
同时,北京银行成功落地首单文化创意产业基金项目、首单投贷联动股权直投项目、首批认股权贷款业务,积累了投贷联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成功案例。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经营成果初显,会员规模超过8000家,累计为1470家会员提供贷款近200亿元。凭借小微金融服务领域的突出成绩,北京银行荣获中国银监会2015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另外,北京银行深化跨界合作,与中国联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基础通信及信息服务、移动支付、大数据应用等多个领域展开全方位、立体化合作。携手同仁堂集团探索“互联网+大健康”战略合作,实现金融平台与移动互联网健康平台的完美融合。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持续布局“京彩E家”智能轻网点,全国累计达37家。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首届理事单位。此外,北京银行还与IBM、腾讯公司、蚂蚁金服等开展多领域跨界合作,探索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凭借2015年在零售业务发展中的优异表现,今年北京银行第八度蝉联《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城市商业零售银行”大奖。
此外,北京银行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银行“富民直通车”惠民金融服务全面贯通京津冀,打通三地农村经济协同发展最后一公里。推动蠡州北银农商银行健康发展,支持河北蠡县地方经济建设。
此外,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区、前海经济特区等各领域次第开花的全新发展机遇,北京银行各家分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中欧金融合作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京银行发展路径的探索中,比较有典型意义的是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
北京银行在2005年,引入荷兰ING集团作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当时,在北京市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支持下,最大限度用足监管政策,引资比例接近上限,显著提升了北京银行的资本实力。在此基础上,双方围绕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业务创新、人才培训、技术援助等,进行了全面、广泛、深入的合作,极大地提升了北京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化水平。
通过与ING的合作,北京银行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家引入社区银行模式、第一家实施风险压力测试、第一家推出直销银行,这些国际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在北京银行生根发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实现了中外融合。
正因如此,北京银行与ING双方的合作被荷兰首相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典范”。在双方合作走过十年之际,习近平主席与荷兰国王两次见证了北京银行与ING续签新的战略合作协议,成为中小银行国际化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
当前,在某些国际机构“唱衰中国”、一些外资银行从中资银行撤资的背景下,北京银行的国际化合作无疑具有典型意义,对于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推动金融全球化布局带来新的借鉴。
以战略创新为引领,以引资合作为动力,北京银行的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品牌化发展都呈现出蓬勃态势,塑造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等鲜明服务特色。其中,北京银行作为银行业第一家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银行,创新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同时,作为第一家与国际金融公司合作的银行,推出了中国能效融资项目,支持绿色信贷。
从某种意义上,北京银行的业绩和品牌,大大提升了我国中小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015年,李克强总理到中关村创业大街视察,赞誉北京银行是“区域银行中做得最好的一家”。国内一位知名金融专家评价说:“中国银行业有‘三面红旗’。既有我国国有大型银行的佼佼者,也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领头羊,而北京银行则是我国众多中小银行的一面旗帜、一个标杆!”
2010年,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作为当时唯一一名来自中小银行的全国政协委员,在政协大会上作了题为《关于支持中小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的发言,集中展示了我国中小银行激发行业活力、服务实体经济、稳定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说出了从巩固30年银行业改革成果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战略高度,消除传统歧视观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支持中小银行增强实力、健康发展的心声。由此,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小银行的广泛关注。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北京银行等中小银行的支持力度,正是国家“十三五”时期金融改革的方向。在专业人士看来,这一政策的落实首先是要进一步推进银行监管分类的市场化。
目前,民营银行已经设立,互联网金融快速生长,而我国银行业仍按照历史出身进行分类监管,并以此确定业务和机构准入,导致“以出身定终身”,既不利于充分竞争,也不利于有效监管。
2013年出台的“金融国十条”提出“优化银行分类监管”,释放了明确的市场化改革信号,让金融机构翘首以盼,期望加快推进。首先,我国可以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实行以资产规模、资本实力、管理能力、监管评级以及业务复杂程度等为主要标准、能上能下的动态监管方式,让各类银行都拥有“出彩”的机会。这也有利于银行业打破同质化竞争,防范金融风险,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其次,要更加关注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普遍而言,我国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面临更大压力。
在北京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杨书剑看来,尽管按一级资本排名,北京银行目前已跻身全球百强,但北京银行的资本筹集、增资扩股走过了非常艰辛的道路。过去20年来,北京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背后的艰辛数不胜数。
杨书剑表示,对中小银行而言,资本筹集比业务拓展更为艰难,资本补充的压力未来将长期存在,这既是提升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中小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课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