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20条意见最大亮点:破除垄断细则化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晏耀斌 杨仕省 北京报道
在中央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相继出台后,民间投资的滞后已开始影响经济复苏的步伐。为此,国家发改委开始拟定一份旨在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20条意见。据《华夏时报》记者多方了解,该20条意见还处在征求意见之中。
6月17日,四川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副处长刘丽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此次参会讨论的促进民间投资20条意见,与此前的非公经济36条有很大不同。4年前,国务院出台的旨在刺激民间投资的“非公36条”至今存在着施行上的困难。“本次20条意见脱胎于‘非公36条’,但肯定会有大的突破。”国家发改委研究员黄汉权表示。
据悉,该20条意见最大的突破将是打破垄断。与记者了解相印证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7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把“重视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破除垄断和限制”放在七项工作之首位。
“对民间投资准入的细化而不是口号化,将增加投资信心。”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而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家均表示,希望这次的20条意见能够为民间资本打开公平竞争的大门。
破除垄断
“鼓励民间投资是今后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高辉清的观点是,要启动民间投资,只有进行体制上的改革,通过政府引导才有可能。
“中国需要做的是投资动力的切换,就是从以政府投资拉动为主,向以社会投资拉动为主转换,唤醒沉睡的民间资本。”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破除制约民间资本的制度政策藩篱,开沟挖渠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流向。
2005年2月,国务院3号文件(即“非公36”条)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基础设施行业和公用事业领域。“基本上没有实质的进展。”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原所长张汉亚表示。
据记者采访了解,相比“非公36”条,本次刺激民间投资的20条意见可能会有大的突破。上述消息人士告诉记者,此次意见的内容就是对《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的一个贯彻执行。由此看来,中央有关鼓励和刺激民间投资的政策酝酿已久。
破除垄断细则化是20条意见的最大亮点。据了解,细则将明确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铁路、市政公用设施、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领域。而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和信贷支持力度和信用担保、明确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进入科教文卫等非营利性领域、支持拓宽民营企业在营利性行业的投资力度等也将在20条意见中出现。
据了解,20条意见还将继续削减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修订出台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最大限度地缩减核准范围、下放核准权限,科学界定政府投资领域和范围,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再建信心
周德文表示,民间资本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很大,在中央一系列经济政策刺激下,现在仅仅处在复苏阶段,投资依然谨慎。据了解,浙江社会投资启动迹象不明显,制造业投资仍在低谷徘徊。1-4月全省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30.9%,但是比重较高的民间投资仅增长7.9%。
中央投资的挤出效应还未结束。“中央4万亿投资强调的是地方资金的配套,似乎没有民间资本什么事情。”周德文表示,“结果出现了民间资本闲置和政府投资火热的局面。”
地方财政收入的下降恰恰又影响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投入。今年前4个月,全国财政收入下降了近10%,中央财政收入的降幅更大,达到20%。根据中央检查组的检查,截止到4月28日,第二批新增1300亿的投资中,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仅为30.7%。个别省份,地方配套资金甚至不足10%。
问题在于民间投资没有及时跟上。“这就需要在政策上给与民间资本以信心。”周德文表示,“那么必须为民间资本开辟新的投资领域。”
在金融危机下,出口企业遭受重创,国内众多行业产能过剩。面临这种境遇,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企业均表示,资金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民间资本向哪里去的问题。而在此之前,除了关于投资项目资本金下调对于民间资本有实质利好外,其他鼓励和刺激民间投资,基本上都停留在口号上。
此前,全国政协视察报告为此建议,要抓紧研究出台鼓励企业投资和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着力消除民间投资的体制机制障碍。
不破不立
经济的不确定性,让20条意见的出台显得尤为迫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我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出口下降、产能过剩、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财政收支矛盾和就业困难等问题尚难根本缓解。
多年来,民间投资已经占到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以上,并因此安排了70%的城镇就业和90%的新增就业。“引导民间资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黄汉权表示。据了解,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估计在20万亿,今明两年会超过40万亿。张汉亚表示,仅靠中央4万亿投资远远不够,大量的投资需要民间资本的跟进。
20条意见如何突破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显得至关重要。“方向是对的,实现的方法和路径要多多加以考虑。”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邹平座表示。不过,亦有专家表示,即使放开垄断行业,民间资本是否具备能力值得怀疑。对此,周德文表示“无需担忧”。周德文认为,打破垄断的关键不在于谁投资,在于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这个机制。在浙江,公路、铁路、水务等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在做,而且做得都很好。
记者从福建省获悉,该省在6月出台“重点鼓励各类非政府的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服务业、小城镇建设、股权投资业等七大领域”的政策。6月5日,浙江省发改委率先起草完成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确保投资有效增长的意见》。
“我们也对民营资本放松了管制,比如允许民资进入能源、交通等垄断行业。”山东省发改委一位官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部门,都要对民间资本开放。“现在正是民间资本准入的好时机。”现挂职甘肃陇南的黄汉权认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