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央企国际并购遇挫 调头示好国内民企

作者:江金骐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6-19 22:17:59

摘要:央企国际并购遇挫 调头示好国内民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江金骐 北京报道

    世界第三大铁矿生产商力拓,最终解除了与中铝达成的195亿美元融资协议,我国最大一起境外并购交易功败垂成。继4年前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后,央企再次被“涮”,引发了业内外的强烈关注。一时间,有关央企的海外并购,被指为“起初声势浩大,中途一波三折,最终黯然收场”。
    6月13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重庆高调表示,新形势下,国资委将支持中央企业,多与国内的地方企业进行战略重组。与此同时,国资委也明确要求央企抓住时机,积极参与国内十大行业的调整重组。


强势央企下地方
    “部分企业在国际市场受挫,部分企业将重心放在国内市场,都是竞争中很自然的现象。”国资委分配局局长于吉6月18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的这两种做法并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但他同时也承认,目前央企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处在一个较好的时期之中”。
    近日,包括中核集团、中石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通用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在内的数十家重量级央企,在李荣融的率队下,齐刷刷地出现在“重庆国企开放发展高层论坛”上。经过为期两天的会场接触,这些央企与重庆国企签订了总金额达上千亿的合作大单,一些新的合作项目也在展开商洽。
    据重庆市国资委统计,本次论坛上,地方企业与中央企业、金融机构和外国企业签约项目共35项,其中合作项目签约金额379亿元、项目贷款1108亿元。
    除签约项目外,一些大型的合作也在推进中,兵器装备集团总经理徐斌在会上表示,将优先考虑把摩托车的研发机构设在重庆,并在装备、新能源产业方面,推动重庆市发展成为我国新能源的重要基地。
    “央企参与地方企业的重组,多是以股权置换、资源置换或相互参股的形式来实现的。”国资委监事会主席解思忠告诉记者,这种合作方式早有先例,只不过,在目前的形势下,企业间的合作意愿更强、合作空间更大。解思忠不久前受命于国务院国资委,赴地处长三角的浙江安吉考察。
    “现在,有近30家央企陆续开进安吉。”解思忠介绍,包括中国建材集团、中国林业集团、中国水利集团、中国高新投资集团等,看重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自带项目,分头寻找当地的关联企业。
    “央企凝聚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大竞争,是公司推行‘大客户战略’的一部分。”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结合对安吉的考察表示,安吉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在合作项目上虽然有一定的局限,但合作过程中所置换出的发展空间“越到最后越大”。


民企乐意被“招安”
    央企深入地方找项目或是谈并购,地方政府及企业都表现出较大的热情。
    “无论是并购还是重组,永裕都是非常乐意接受的,哪怕是成为央企的雇员。”这是央企集体考察安吉时,浙江永裕竹业董事长陈永兴说的一句话。作为安吉企业的代表,他的话传递出当地企业想搭乘央企并购快车的愿望。
    陈永兴认为,如果能与央企合作,与其形成资金、技术、管理、配套生产、市场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关系,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竹产业市场拓展,都是利好。
    安吉对央企的热衷并非个案,在它邻近的江苏武进,无论是企业还是当地政府,对央企的热盼程度,不在安吉之下。
    “在我们的政府和企业之间,对进入的央企,从初谈意向到项目实施,全程实行无缝式接待。”武进区委书记沈瑞卿说,武进加大与央企的合作,有利于武进站到“巨人的肩膀”,这既是当前形势下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武进发展后续保障。
    武进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6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武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会暨科技经贸洽谈会”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铁建、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央企到会捧场。以此为平台,近50家的武进民营企业,与70多家中央企业进行对接,最终有9大项目当场拍板。
    “与其他地区相比,央企与我们的合作,实打实的多,意向的少。”江苏省发改委工业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央企不断加快进入长三角的步伐,江苏由此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据介绍,江苏省在不久前举行的一个合作恳谈会上,先后共迎来110家中央企业,在央企与地方企业合作商谈中,双方所表现的热情超出以往。中石化、中化工、中国电力等35家央企,与江苏地方企业,集中签约了45个重大合作项目,“一揽子”项目中,涉及到资产重组、企业并购、新项目设立等,总投资额达2220亿元,江苏由此成为央企合作最紧密的省份之一。
    而在此之前,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已促成15家央企与南京市政府签署了730多亿元的合作项目。
    “我们跟南京的合作,一方面是江苏省有这个意愿,另一方面我们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规划,这是符合双方利益的。”中国华电集团总经理助理林正山表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