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装备展:政府搭台民企唱大戏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cc)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随着民资入铁政策的放宽,想进入铁路相关领域的民企逐渐多了起来。
6月21日,《华夏时报》记者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现代化铁路技术装备展览会上看到,参展的零部件展商数量较此前有了很大的增长。民营企业最多的5号展厅,四周密集的排列着20多家中小参展商。
“上一届参展的民营企业基本是以华为、中兴、神舟高铁这样比较大的民企为主,中小参展商并不多。今年和之前相比,中小民营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一位参会的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在铁路领域,细分项很多。在建设领域可能民企能参与的不多,但装备领域,尤其是小的零部件,民营企业还是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是填补了国企的空白,国企并不是每个齿轮、每个电缆都自己生产,这就给了民企机会。另一方面,在材料的创新上,很多民企都有专利产品,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有优质的产品才有和国企竞争的机会。”漳州斯达特总经理林瑞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烟台万隆真空冶金的负责人杨黎云为《华夏时报》记者勾画了一副民资入铁的详情图:“我们主要是做特种铜合金产品,一开始是和大型钢铁厂,比如宝钢、鞍钢合作,然后逐渐和南北车接触,现在变成中车的电机端环、导条的供应商之一。”
固定铁轨的扣件、高铁上方悬挂的接触线、贯流式高炉风口、轮轴这些细分领域,给了民企进入铁路行业的机会。在林瑞勇看来,铁路的蛋糕还很大,可供民企参与的机会还非常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