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全国大米加工企业大面积停产调查

作者:陈岩鹏 李爱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6-19 21:45:18

摘要:全国大米加工企业大面积停产调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李爱明 北京 黑龙江报道

    “全市80%-90%的大米加工企业都停产了!”6月 18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粮食局副局长晋文军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据晋文军介绍,停产的原因既有原粮收购的问题,也有市场利润的问题。国家收储为托市和农民增收,抬高了水稻的收购价格,摊薄了大米加工企业的利润,加工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幅增大了。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仅东北三省的大米加工企业大面积停产,就全国范围而言,大米加工企业的开机率只有30%-40%,有些厂子一天只能开一班,一星期只能开两三天。
    6月17日,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储拉动原粮价格大幅上涨,给国内大米加工企业带来很大冲击,再加上大米加工行业产能过剩、竞争异常激烈,国内大米加工企业面临被冲垮的危险。


企业大面积停产
    位于佳木斯的一季付士米厂规模仅次于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公司。这家当地规模第二大的企业,如今处在濒临停产的境地。负责人许德春向本报记者表示,现在原粮储备不多了,大米销售也不好。
    桦川县先锋农作物生产专业合作社副主任韩俊德也向记者反映,佳木斯市的大米加工企业基本上都停了,“小企业都歇业了”。
    据介绍,目前只有像益海这样的大企业还在生产,因为他们有订单,还在用国储拍来的水稻生产。而只能从农户手里买粮的小加工厂,因农户水稻都卖没了,而新粮上市还需几个月(10月份),所以只能停产。
    不仅黑龙江省,吉林和辽宁两省也陷入了大米加工企业大面积停产的困境。据吉粮米业田经理反映,因为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吉林省小型加工厂都已停产。
    辽宁省盘锦市龙人大米加工厂目前正在检修设备。厂长齐立军向记者坦言:“老百姓手里没有原粮了,工厂里也没有大米了,附近的加工企业基本上都停了。”


水稻涨价
    大米加工企业的原料成本占到总成本的80%以上,水稻价格高低关乎企业生存。
    据韩俊德介绍,去年水稻价格最低的时候每斤只有0.84元,后来国家收储拉动了价格。但农民没有受益,排号排不起,农民急着卖,因为11月末还不卖的话,过冬储存是个问题,另外还要还银行贷款。
    韩俊德说,国家收储价格高出市场价格一毛多,每斤0.94元-0.96元,所以今年水稻产量的2/3都被国库收走了,而往年大米加工企业的原料主要来源于农户。
    此外,每年“五一”之后南方贸易商来东北抢购水稻,最终能进入当地加工企业的水稻只占1/4到1/5,其余大部分都被拉走了。
    许德春得知粮库在拍卖水稻,但缺粮的一季付士没有去竞拍。许德春说明原因:水稻的价格被国储哄抬得很高,水稻每斤拍到了1.10元,大米只有1.65元,运到南方很可能价格倒挂,甚至亏损。
    “上半年订单亏损,因为后期原粮成本增加了,每吨大概赔400多元,国家收储的影响太大了。”许说。
    据悉,最近大米行情波动得非常厉害,因为南方陈粮出库影响,还有销区的加工企业有运输补贴,产区却没有得到政府的补贴和优惠。光是补贴,南北水稻价格每吨就相差100到300元不等。
    “粮价哄抬高,对加工企业带来很大风险,对粮食的经营不利。” 许德春言辞焦虑。


产能严重过剩
    “遍地都是大米加工企业,企业吃不饱,没活干。”据韩俊德介绍,桦川县日产量300到500吨的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3家,但各个村屯的加工作坊就太多了,“一年能干半年的活就不错了”。
    马文峰也认同韩俊德的观点。他说,目前大米加工企业缺少有实力的知名品牌,缺少龙头企业。
    据介绍,大米加工业利润非常低,甚至会亏本,一斤水稻只能出68%的大米。此外,该行业进入门槛低,目前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产能严重分散,“哪家的市场占有率都占不到1%”,这个行业不容易形成知名品牌。
    整个行业产能过剩,竞争过于激烈,国家托市,水稻价格走强,但大米市场却是需求不旺。马文峰说,因为连续多年增产,我国能够自给自足,水稻和大米一直以来都是处于买方市场。
    马文峰表示,只有实力雄厚的资本进入该行业,进行深加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才能够改变行业现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