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从费卢杰到拉卡:围攻伊斯兰国的明争暗斗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6-03 22:04:35

摘要:5月30日,伊拉克政府军经过一周围困后,开始对“伊斯兰国”武装在中西部的重要据点费卢杰市发动总攻。同时,叙利亚反恐联盟也在俄罗斯和美国空军协助下,开始向“伊斯兰国”武装大本营拉卡市挺进,并继续夺取阿勒颇沦陷区以切断恐怖分子的国际通道。

从费卢杰到拉卡:围攻伊斯兰国的明争暗斗

马晓霖

5月30日,伊拉克政府军经过一周围困后,开始对“伊斯兰国”武装在中西部的重要据点费卢杰市发动总攻。同时,叙利亚反恐联盟也在俄罗斯和美国空军协助下,开始向“伊斯兰国”武装大本营拉卡市挺进,并继续夺取阿勒颇沦陷区以切断恐怖分子的国际通道。

这些迹象表明,两个战场的反恐力量正在对这个跨境而立的“国中之国”组织战略反攻,意图尽快收复被其占领和控制长达两年的大片土地。但是,反恐战争背后的多方利益算计,也必然进入新一轮明争暗斗,进而给短期内彻底打垮“伊斯兰国”武装蒙上阴影。

主攻费卢杰,包围摩苏尔

据伊拉克媒体报道,5月30日凌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伊拉克反恐特种部队,在国防军、安巴尔省警察部队以及什叶派民兵的协助下,分三路向位于巴格达以西50公里的费卢杰市纵深挺进,吹响了一周外围战之后的总攻号角。但是,由于费卢杰地域狭小、人口密集,社会情况复杂,夺城战推进十分艰难。

费卢杰其实是个小镇,面积不大却容纳了5万居民。这里不仅聚集着与什叶派主体人口派系对立的逊尼派居民,而且活跃着大量部落武装,甚至萨达姆政权的追随者,他们很大程度上是“伊斯兰国”武装的同情者、支持者甚至是同盟军。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费卢杰就以不合作和频繁发动反美反政府叛乱而著称,虽然经过当局多次清剿和弹压,但是,对立与反叛屡屡反弹,成为伊拉克内战的重要缘起之地。

报道称,攻城部队在联军空中掩护下,分别从费卢杰北、南、西部三个方向突入城区,并夺取部分阵地。由于担心殃及无辜平民,联军的装备优势很难展开,特别是“伊斯兰国”武装有意识地将无法脱身的市民当做人肉盾牌,并且在很多关键地点埋设大量炸药,甚至逐屋进行自杀式抵抗,导致攻城部队投鼠忌器,寸步难行。

2014年春天开始,“伊斯兰国”武装(时称“伊拉克沙姆伊斯兰国ISIS”)利用伊拉克日益恶化的教派矛盾,在费卢杰迅速壮大,以区区800多人的有限兵力,利用武装皮卡车队快速移动,半年内连攻包括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在内的15个城镇,向东迫近巴格达外围,向北兵力直逼库尔德自治区前沿,一时震动世界。究其原因,这批亡命徒敢打敢拼,一路大开杀戒,成批处决俘虏制造恐怖,守城官兵力量薄弱且与中央政府离心离德,多数无心恋战,望风而逃。关键还在于,费卢杰各种本土反叛分子包括部落武装纷纷与“伊斯兰国”结盟,以图颠覆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控制的现政权,找回他们失去的控制地位。

当伊拉克中西部大片土地沦丧,且被“伊斯兰国”武装打通边界与叙利亚境内控制区连成一片后,一个占据伊叙国土各约40%的非主权实体“伊斯兰国”出现在国际社会视野,首次改写了中东民族国家地缘版图。若非美国于2015年9月发动反恐战争并组织60余国通过空袭和地面阻击加以遏制,后果不堪设想。此后,库尔德武装踊跃拥兵自保,伊拉克政府改组后大力反恐,伊朗也派遣大量武装人员入境作战,才使战事陷入停顿和僵持。

自去年12月以来,伊拉克政府军相继克复萨拉丁省首府提克里特和安巴尔省首府拉马迪,将“伊斯兰国”武装控制区切割成块,并压缩在摩苏尔和费卢杰两大据点。重要的是,伊拉克政府重视逊尼派政治和经济诉求,重新赢得多数逊尼派部落的谅解,为后续战事顺利推进奠定基础。如能近期收复费卢杰,将大涨反恐阵营士气,重挫“伊斯兰国”武装斗志,进一步压缩其活动空间,为收复摩苏尔并彻底驱逐“伊拉克国”武装创造条件。

三军逐鹿 围攻拉卡

费卢杰战事正酣,叙利亚境内的反恐战争也呈现出决战征兆:据CNN 5月30日报道,“伊斯兰国”武装大本营、叙利亚北部城市拉卡市正面临两支力量的南北夹击:西南方向,叙利亚政府军在俄罗斯空军掩护下向拉卡方向挺进,并取得一定斩获;北边,库尔德“民主联盟”民兵借助美国空中支持也向拉卡迫近,它们均宣称要解放这个沦陷近3年的大城市。

这是叙利亚政府军收复中部城市帕尔米拉后,试图扩大战果的具体表现,再次显示俄罗斯武装介入引发的事态逆转,也意味着“伊斯兰国”武装攻城略地不断扩大地盘的优势已不复存在。经过俄罗斯持续半年的饱和轰炸和精准打击,包括拉卡在内的“伊斯兰国”武装控制区损失惨重,大批战斗人员被消灭,大量战争物资被摧毁,多个据点被夺占,武装分子军心涣散甚至成批逃离。

与此同时,出于扩大势力范围,为未来政治谈判赢得更多筹码的战略考量,叙利亚北部的库尔德武装不顾来自土耳其的威胁和直接打击,在美国的支持下积极参与反恐行动,加剧蚕食“伊斯兰国”武装势力范围,也客观上与政府军形成角逐之势。同时,美国扶持的另一支杂牌武装“叙利亚民主力量”(SDF)也从北边向拉卡进军,一度到达距该城30公里处。围攻拉卡,已形成俄美押后,三军逐鹿态势。

针对美俄双驱下的叙利亚战事,CNN将拉卡争夺战态势描述为二战末期的“柏林会战”,暗示这是一场以反恐名义进行的势力范围再争夺,呈现叙利亚代理人战争的本质。因此,叙利亚战场的形势远比伊拉克更为复杂和微妙,前景也更加难以琢磨。解放拉卡远不似收复费卢杰和摩苏尔那样,意味着战事基本了结,而是为后续争夺埋下伏笔。今年3月,俄副外长瑟罗莫洛托夫称与美方一直在磋商如何联手解放拉卡。美国国务院随后否认并称,让拉卡人民“才脱虎口再陷狼窝”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表明美方无意让拉卡成为巴沙尔政府和俄罗斯的囊中之物,拉卡鹿死谁手绝非一厢情愿。

拉卡本身也非好啃的骨头,它是叙利亚工农业中心,“伊斯兰国”武装夺取的第一个省会城市,也是其自封首都、指挥中心和精神堡垒。通过拉卡,“伊斯兰国”武装可经由其控制的东部城市代尔祖尔联通伊拉克摩苏尔,进而保持宽大战略纵深,是该组织必定死守之地。2014年初,“伊斯兰国”为了独占拉卡,将“自由叙利亚军”逐出该城,并拒绝与其他激进武装分享。20万市民的庞大人口也将大大增加反恐联盟的攻击难度,而且拉卡据土耳其边境只有140公里,便于“伊斯兰国”武装就近补充兵源和物资。

综上所述,近期拿下拉卡绝非易事。叙利亚政府军战线过多过长,兵力原本已捉襟见肘,攻打拉卡难免呈强弩之末,其他武装力量更加有限,均无力单独夺取拉卡。因此,如果反恐联盟不放下各自的小九九而形成合力,摧毁拉卡这个恐怖组织大本营,短期难以指望。

但是,无论如何,经过反恐联盟过去3年从叙利亚和伊拉克两个方向的立体围剿和消耗,“伊斯兰国”武装人员已严重损兵折将,控制区也缩水达到30%,资金、人员和装备补充日益困难。看大趋势,实现最终决战并取得彻底胜利,并非无法完成的使命,只是需要更多时间和更多磨难。

(作者为国际问题学者、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