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订单 巴航工业关闭中国总装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巴西支线飞机制造商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下称巴航工业)终于决定关闭其在中国哈尔滨设立的合资飞机总装厂。在这家工厂运转十三年之后,已经暂时没有足够的订单支持其继续运转下去。
巴航工业于6月1日与其中国合资伙伴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哈飞航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表了声明,证实将逐步关停哈尔滨安博威飞机制造公司(下称安博威)的消息。
该声明表示,安博威工厂的设立是中国和巴西在高科技领域“南南合作”的典范,并为中国支线飞机的生产搭建了基本构架,并且该工厂组装的飞机质量与巴西本土组装的同机型质量标准完全一致。
安博威项目于2002年底由中方代表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后并入中航工业集团)与巴航工业在北京签约,并在2003年12月组装下线首架ERJ145型支线飞机。
这一项目是中国首次以合资形式与国外民机制造商合作进行整机组装业务,也成为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项目之一。
与项目初期50座级支线飞机仍为支线航空市场主流,且中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意欲扶持支线航空市场相比,随着支线机型逐步大型化以及中国支线市场航空并未如预期一般增长等一系列内外部因素影响之下,ERJ145订单面临增长乏力的状况。
随着巴航工业在中国最大的客户海航集团减少了50架ERJ145中一半的订单,且此前的用户中国东方航空集团等企业逐步将该机型退出运营,安博威工厂在2010年遇到首次危机。
据本报记者得到的相关消息表明,巴航工业本计划将其最为畅销的E190系列支线客机一部分产能转移至安博威进行生产,但最终中国政府并没有批准这一项目。
最终安博威工厂在2012年寻找到一种延续安博威产能的方式--生产巴航工业旗下最为畅销的公务机莱格塞600/650系列机型,这一计划最终得到了批准,并于2014年开始向客户交付。
然而中国的公务航空市场在经济环境以及政治环境影响之下早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并没有发生预料中的“井喷”之势,反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遭遇冷场,这也给对中国寄予很大希望的公务机制造商们雄心勃勃的市场开拓计划带来了非常大的阻碍。
巴航工业在6月1日发表的声明中表示:“工厂组装的最后一架莱格赛650已于3月份交付,”并且“我们依然热烈欢迎在中国其他任何形式的合作机会,希望为中国航空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