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约:当毕加索在北京邂逅齐白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5月28日,北京史上展出数量最大的毕加索精品原作展“毕加索走进中国艺术大展”在北京山水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出的原作不仅有油画、版画、素描,还有雕刻、陶瓷等作品。“尤其是立体派之前的写实作品,这是我们以前鲜少见到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表示,此次展览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让观众看到毕加索作品的丰富性。
记者踏入山水美术馆的圆拱门时,首先进入视线的是一幅写实主义油画——《两个裸体的男子》,这是毕加索15岁时的画作,也是毕加索进入美术学校第一年的作品。“大家只知道《格尔尼卡》《下楼梯的女人》等典型立体派作品,而在毕加索风格变化之前,他的古典写实功底非常深厚。”王璜生表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独特艺术风格作品《火枪手》,反映了一个人不受社会和历史约束的自由思想,展现了他晚年的自信。
“毕加索本身就是艺术。”本次大展的意大利方策展人、罗马美术学院教授弗朗切斯科·卡洛这样评价。毕加索作为20世纪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之一,在多个艺术创作领域都展现出惊世骇俗的创作能力与无可匹敌的艺术影响力,其作品总量超过37000件。本次展出的83幅毕加索原作来自5个国家的8位著名收藏家,覆盖其早、中、晚全部创作周期。
年幼时候从具有哥特风格的格列柯风格,到古典风格,再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最终在变化和融汇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流派的变化,内容的探索,几乎是一部浓缩版的近现代欧洲美术简史:经历过“古典时期”,又开创过“立体主义”,在具象世界游刃有余后,又用抽象视角打开了人们对艺术的狂热。毕加索的创作生涯是在不断地探索、发现。
“这是有关毕加索的一生的故事,它从这一生的开端娓娓道来。此次展览中有一场‘展中展’——展示了曾经将马龙·白兰度、格蕾丝·凯利形象永久鲜活地留存下来的摄影师爱德华·奎恩为毕加索所拍摄的照片,用比任何文字都更加生动的方式,向大家展现了毕加索这位天生带有法国气质的西班牙人的人生、性情与人生观。”意大利MetaMorfosi协会主席皮耶德罗·佛勒纳表示。
这些摄影作品生动地展示与传递了毕加索鲜为人知的真实形象,从工作、生活的现场记录感受他作为父亲、丈夫等凡人角色的热情和力量。
展览还特别设置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画作展览区。1956年,中国画家张大千曾去拜访过毕加索。毕加索就捧出5大本画册给他看,全都是模仿齐白石的笔触和画风所作的毛笔水墨画,请张大千指正,并发出由衷感慨:“齐白石真是你们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毕加索的一生从未来过中国,后来也被戏说为毕加索不敢去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
为了弥补这两位艺术大师,一始惺惺相惜、相互仰慕,却从未相见的艺术遗憾,这次在“毕加索走进中国艺术大展”则为他们安排了一场艺术的邂逅。补上了这迟到了一个世纪的对话,也为大众解读毕加索在艺术上的精神追求提供了新角度。
此次艺术大展由山水文园集团、意大利Metamorfosi文化艺术协会、时尚集团、保利拍卖及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展览将从5月28日持续至8月8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