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炒房团出现代沟 老房虫诀别炒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坦白说,目前房价偏高,我和身边的朋友普遍不看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也没有进入,资金回报率太低,风险太大。”觥筹交错间,对于温州商人李涛(化名)的话,同桌的几位温州商人都表示了默许。
6月17日,记者在几位温州商人聚餐时了解到这个小圈子的基本看法。这几位温州商人都曾在2000年-2007年的那一轮炒房中获得过巨额收益,他们有一个上百人的圈子,这个圈子曾被称为“温州炒房团”。
老一代炒房客不愿归来
据了解,温州炒房客最初以现金方式进入楼市,一般是亲戚朋友一起拿钱炒楼,越做越大之后,他们开始通过银行贷款整栋炒楼。
2007年以来,随着各城市楼价见顶,这些温州炒房客几乎同时抛出了手中的物业,集体退出楼市,但他们这个小圈子的联系仍然很紧密。
“实际上不应该称我们为炒房团,我们将资金聚集在一起,不仅是炒房,还会一起做一些别的项目,包括现在,我们的资金就在一个比炒房更好的平台上运作。”同席的某北京温州企业商会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
该人士同时认为,因为目前的房价仍然偏高,中国楼市几乎不可能再回到2006年前后的高收益状况。“我们老一代的温州炒房客,虽然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但据我所知,从2007年底大家一起抛掉手中拥有的各城市物业以来,目前很少有人再进入房地产。”该人士说。
“关于热钱新的投向,这是个商业秘密,但对于我们来说,投资回报率不低于80%才算不赔钱。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绝对不行。”温州商人李涛说。
上海的温州商人高翔(化名)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证实,作为一名老炒房客,他在2007年抛出旗下二十来套物业后,确实没有再进入房地产市场,身边圈子里的朋友也是。
银行恶意竞争催生炒房新手
“温州最近确实新出来一批炒房客,这些炒房者自有资金小,主要是受现在银行低利率、低首付争抢个贷的诱惑追随团购炒房,但目前的高房价楼市,只能赚取一点差价,目前这批新的炒房客应该还是游兵散勇,难成规模。”温州商人赵新(化名)则认为。
据赵新介绍,以前温州炒房团贷款购房的时候,各银行正在恶意竞争,贷款很容易。买了一套房,还可以拿着房产证去做抵押贷款再购第二套房。而2007年后,温州炒房团集体退出楼市,一方面是因为楼价丧失上涨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银行开始严查贷款。
而据记者从各银行了解到,目前各大银行已经重回恶意竞争。正因如此,炒房团重回楼市。
“别说二套房,就是三套房、四套房甚至二十套房,各银行也都是给的‘地板价’,即首付和利率都是最低价。深圳各大银行都是这样。”深圳发展银行一下属银行行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而在北京,据记者了解,相对于深圳,北京四大国有银行对于首付的比例相对较严格,一般要首付30%,但是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商业银行不管第几套住房,首付都能做到20%。但各大银行不管对第几套住房,基本上都可以直接执行7折利率,只要有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北京住房标准的证明。
“北京比深圳稍微严格一些,是因为进入深圳的银行众多。但不管是北京还是深圳还是其他城市,进入2009年以来,由国有四大银行参与的争夺个贷战均上演得非常激烈。”华夏银行一支行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坦承,银行个贷的恶意竞争,使得银行一方面被开发商利用,给购房者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一些投资客的炒房热情。
潘石屹:我的楼盘没温州人
6月15日,SOHO中国在前门大街大北照相馆举行了前门项目的正式招商新闻发布会,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发布会上称,目前在前门登记、预约的商家所需要的面积已经超过了SOHO中国此次招商面积的五倍。
“不过我们的客户中,没有一个温州人。”潘石屹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实际上从SOHO三里屯项目到中关村SOHO项目再到前门项目,温州人竟然在他的项目中绝迹。
潘石屹坦承较早的SOHO中国CBD的现代城项目,确实有不少温州炒房团的身影。但他也表示无法解释温州炒房团完全退出其项目的原因。“现在我们的主要客户在北方,有不少山西人。”潘石屹说。
据记者了解,因新的温州炒房者资金有限,且并未形成团体,因此出手的多为住宅项目,而且多数是跟着别的团购出手,投资回报率也在30%以下。
“当时我们的圈子从资金实力到销售经验都非常成熟,我们寻找资金和销售经验有限的开发商,寻找着各种打包接盘的机会,我们背后,是上百个‘温州老乡’圈子娴熟的销售经验和资金支持。”上海温州商人高翔告诉记者,以往的温州炒房客从低位买进到高价抛出,都会稳赚大量收益,收益最少也会翻一番,大部分翻两番,还有一部分房产收益甚至会翻三倍。
高翔认为,现在进入市场的温州投资客很难有这种实力和凝聚力,最重要的是,以目前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和销售形势,回报率肯定很低。真正有头脑的温州商人是不会看重这种收益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