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起草《促进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指导意见》 专家建议:出台家庭友好政策 解决生育意愿难题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工作与家庭冲突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专家建议出台家庭友好政策,从而破解生育意愿难题。
“目前,中国家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家庭结构的问题。之所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就是想把‘421家庭’能够变成‘422家庭’,但是现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虽然政策允许了,却很难实现。”5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发展司副司长莫丽霞在家庭友好政策高峰论坛上表示,“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家庭友好的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家庭和工作的失衡问题,进而可能对生育水平有一个推升作用。”
家庭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种,主要是政府通过提供休假、津贴以及家庭照顾服务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减轻双职工家庭困扰,帮助人们平衡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冲突,解决物质生产与人口生产之间的矛盾。家庭政策并非单独适用女性,但从本质上来看大多是向职业女性倾斜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女性因承担家庭照料责任而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所遭遇的不公,可以让女性不会因为生养孩子而退出劳动力市场。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放开二孩,但是,因为家庭关系,女性就业很难平衡,孩子无人照料等现实问题普遍存在,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有数据显示,2013年单独二孩放开以后,从理论上来看,中国的出生人口应该逐渐增长,但2015年的数据却不升反降,现在中国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莫丽霞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管理的意见提出,要重视家庭妇幼和管理的功能,推进幼儿养育、青年少发展、老人修养、病人照料的政策,可见出台家庭友好政策,增加对家庭的外部支持,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责任。
据记者了解,我国目前还没有正规的0到3岁的托育机构,大多数父母也不放心将孩子托给商业托育机构,主要还靠祖父母的抚养支持。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杨菊华表示,托育机构怎样通过提升质量来赢得家长的认同,还有进一步探索空间。对于祖父母的代际抚养支持,可以参照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祖父母照顾孩子的福利制度。
就此,莫丽霞表示:“最近我们已经起草了一个文件,文件里面暂定关于促进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指导意见。目前,在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的激励原则是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多方联动这样一个原则。比如政府可能考虑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建一些示范的托儿所,同时也希望有条件的幼儿园往下延伸,同时希望有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一些非盈利的托儿所,对有优势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支持,目前这些都在研究过程之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