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经济回暖获确认改革推进赢得机遇
近日,民银智库在其发布的《2016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分析报告》中,对中国一季度的宏观经济形势回暖表示确认。
报告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回暖的迹象初显。从一季度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情况看,1-3月呈现先低后高的格局,3月份各宏观指标出现了明显改观。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7%,略好于市场预期,在去年高基数导致金融业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依靠基建与房地产投资的恢复增长,实现良好开局,实属不易。从各项指标看,投资增速超预期回升;实际消费增速尽管偏低,但3月小幅回升;一季度进出口整体仍负增长,但3月也有所改善;通缩压力缓解,CPI受食品、能源冲击有所上升,但核心CPI稳定,PPI降幅收窄,GDP平减指数由负转正;新增贷款增长较快,货币增速略高于政策目标,金融较好地发挥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人民币汇率先贬后升,3月外储转为增加,短期看汇率仍将保持稳定。此外,4月份最新公布的民新制造业及非制造业指数双双回升,显示经济回升的内生动力仍然较强劲,经济企稳得以确认,二季度经济回暖可期。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7%,略好于市场预期。国家统计局于4月15日公布了一季度国民经济各项统计数据。经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虽是连续28个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但由于1、2月份月度宏观数据表现不佳,一季度GDP整体能略好于市场预期,尤其是3月份各项经济指标较1、2月份出现了明显回升,从趋势看经济有企稳回升的迹象。考虑到去年一季度由于股市成交量大幅增长而抬高了GDP的基数,因而拉低了本季度服务业GDP的增速,能最终实现同比增长6.7%实属不易。不过从环比看,经季节调整后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相当于折年增长4.8%左右,为季调环比数据公布以来的最低值。按连续四个季度GDP季调环比反推的季调后GDP同比增速在6.34%左右,与季调前6.7%的同比增速差距较大,由于目前仅为初步核算,未来不排除上调季调环比的可能性。
从价格上看,一季度我国GDP平减指数同比增长0.46%,结束了连续负增长的局面,表明当前通缩压力有所减轻,印证了经济的回暖。但各产业价格表现显著分化,其中第一产业GDP平减指数由上季度的负增长转为同比增长10.15%,反映食品价格的大幅上升;第二产业GDP平减指数依旧同比下降4.62%,但跌幅较上季度小幅收窄,与PPI的走势基本一致;第三产业GDP平减指数同比增长3.32%,较上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报告同时对经济走势给出了政策展望及建议: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为改革的推进赢得了机遇。建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从三组供求关系入手:一是通过改善制度供给,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二是通过加大金融供给侧改革力度,提升金融配置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三是通过加快国企改革和放开民企准入,解放生产力,提升实体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满足民众需求。需求管理政策:货币政策进入平稳期,在物价有所上升的情况下,近期降息必要性下降,而降准可作为对冲外汇占款的有效工具,并为应对下半年美联储可能的加息预留政策空间。
报告对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予以了全面分析:一季度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整体放缓。美国经济复苏出现减速迹象,就业持续改善,通胀平稳,美联储年内加息两次的预期显著下降;欧洲经济低位运行,通缩压力不减,宽松政策仍待加码;日本经济复苏依然乏力,负利率政策不利影响持续显现,连续强震降低长期能源供给预期,影响有效需求;新兴市场国家仍显疲态,但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和美国暂缓加息,短期疲态有所缓解。整体看当前我国经济外部环境的负面因素较多,外部需求恢复仍需时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