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高价学区房病”突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喜忧参半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4月26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联合发布2016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指出,19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喜忧参半,大城市择校治理成效明显,但流动儿童受教育满意度呈现负增长。
2015年12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委托专业调查公司对19个重点大城市(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满意度调查,并与2010年所做的同类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调查发现,19个重点大城市基本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总分16分),9个城市得分在10-11分之间,青岛总体满意度居首,总得分10.783分,高于10分的还有宁波、厦门、重庆、天津、上海、杭州、济南、深圳;得分在9-10分之间的分别是大连、沈阳、南京、北京、长春、广州、武汉、成都、哈尔滨;得分在8-9分之间的是西安。
调查结果还显示:划片就近入学逐渐成为主要方式,但仍未达到政策要求,从整体来看,小学阶段实现就近入学的比例为90.10%,初中可以实现就近入学的比例89.87%;择校治理成效明显,16个重点大城市择校治理满意度的提升均在1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校际差异依然明显,在2010年与2015年的监测数据比较中,校际之间“差距非常明显”的比例从40.64%下降至37.26%,“没有差距”的比例从0.80%上升至3.38%;“指标到校”比例有待提高,宣传与倡导不足,“指标到校”政策执行失真首要原因在于政策宣传与倡导明显不足,被试对象中有56.94%的人持该观点。
同时,重点大城市中的学区房是另一个突出问题。此次调研中有57.27%的人认为学区房价格严重偏高,政府在管理方面失责;25.64%的人对学区房改善持悲观态度;42.76%的人认为学区房问题是由校际之间差距过大造成的。
蓝皮书建议,不同区域之间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存在差异,呈现“东高西低”态势。东北与西部地区需要汲取先进地区的有效经验,继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学区房的症结还是学校差距过大,缩小学校差距是解决学区房问题的治本之策;同时,也需要标本兼治,实行有效的干预和管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