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时移世易,美沙龃龉多多情转凉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4-23 00:36:09

摘要:4月20日至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率领国务卿克里和国防部长卡特访问沙特,并出席美国海湾合作委员会峰会。这是奥巴马任内第四次访问沙特,也是美沙关系最黑暗时期的一次安抚之旅。

时移世易,美沙龃龉多多情转凉

马晓霖

4月20日至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率领国务卿克里和国防部长卡特访问沙特,并出席美国海湾合作委员会峰会。这是奥巴马任内第四次访问沙特,也是美沙关系最黑暗时期的一次安抚之旅。但是,从双方发表的公告看,彼此并未弥合分歧,尤其是伊朗角色的认知差异,这表明美沙关系已很难修复,沙特也不对奥巴马寄托任何期望,而是等待下届美国总统就位。

抬伊抑沙,沙美极速转冷

近年沙美关系的极速转冷,堪比一落千丈的石油价格。对美国而言,沙特只是众多小兄弟之一,且渐成鸡肋;对沙特而言,美国是擎天柱式的大靠山,不能失去。在奥巴马即将上门做客前夕,沙特摔杯子动怒,意在与“背信弃义”的美国算总账。也许在沙特看来,美国已持续犯下不能接受的“七宗罪”,翻脸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一宗罪”:放虎归山,与伊朗做交易。沙美交恶的分水岭,无疑是2015年美国与伊朗达成历史性核协议。伊朗承诺放弃或延缓将核材料用于军事目的,换取美国逐步解除经济制裁和贸易封锁,这一交易使美国对伊朗长达34年的经济和外交绞索即将松套,沙特大为光火。与全球舆论普遍为美伊初步和解喝彩的主流声音不同,沙特及美国另一位失意铁杆以色列的失望与谴责格外刺耳,双方都表示将采取单独的应对伊朗核威胁的政策和措施。奥巴马追求无核世界,主动宣示美国无意改变伊朗政治体制并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源的权利,这对长期防范伊朗的沙特而言,是美沙盟友关系结成以来最大最严重的叛卖。

“二宗罪”:出尔反尔,放弃颠覆巴沙尔。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卷多个阿拉伯国家,沙特等海湾产油国成功裹挟阿拉伯国家联盟,邀请北约出兵利比亚并颠覆卡扎菲政权,随后威逼也门总统萨利赫下台,甚至直接出兵巴林武装维稳,并策动叙利亚反对派试图翻拍“利比亚脚本”,推翻大马士革政权,切断伊朗与阿拉伯圈什叶派阵营的联系,将其影响力排挤出去。而美国的三心二意和犹豫不决一直让沙特不快,2013年9月,美国临时与俄罗斯妥协,以叙利亚放弃化学武器而免于对巴沙尔政权大打出手,着实让沙特感觉被闪了腰,不满情绪溢于言表。随着“伊斯兰国”武装日益猖獗和难民危机不断加剧,美国大幅度调整立场并与俄罗斯联手促和,不再寻求颠覆巴沙尔政权,并推动安理会出台有关叙利亚前途的2254号决议,沙特机关算尽,两手空空,怨恨不已。

“三宗罪”:引狼入室,纵容伊朗西进。美国不仅调整敌视伊朗政策,拒绝帮衬沙特拆解“什叶派之弧”,反而进一步释放伊朗在阿拉伯腹地的用武之地,默许甚至公开支持伊朗参与地区反恐行动,还破天荒地承认伊朗地区大国地位,不顾沙特反对,邀请伊朗参与日内瓦叙利亚问题谈判。对沙特而言,这无异于公开打脸,使其在与伊朗的博弈中以输家身份亮相,蒙受奇耻大辱。在沙特看来,美国乐见伊朗发挥更多作用,有意“抬伊抑沙”,如无伊朗的“被崛起”,胡赛武装也不可能席卷也门全国令沙特“后院起火”,被迫陷入灾难性的消耗战。这笔账,沙特当然都要算在美国头上。

9·11,无法跨越的案底

“四宗罪”:打破禁忌,公然撕破盟友颜面。奥巴马曾在接受《大西洋月刊》4月号专访时,破天荒地敦促沙特与伊朗“共享”中东,并停止在伊拉克、叙利亚和也门的代理人战争。他甚至抨击沙特向其他穆斯林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瓦哈比”思想,这种公开指责沙特的做法在双边关系史上闻所未闻,直接激怒沙特王室。沙特前驻美大使费萨尔迅速撰文对奥巴马进行反击,称恰恰是美国一直把伊朗列在支持恐怖组织黑名单上。尽管沙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讨回些许颜面,但是,这种敌友关系被美国瞬间颠倒的挫败感,捅破沙美面和心不和的窗户纸,并在沙特舆论中引起巨大漩涡。

“五宗罪”:清算旧账,酝酿“9·11法案”。9·11恐怖袭击中,19名恐怖分子中有15人为沙特国籍,尽管美国政府曾努力撇清他们与沙特政府的瓜葛,但美国舆论并非如此看待,特别是3000多名死难者家属一直想通过司法手段讨回公道。也正是在此后,沙美间的疏离逐步显现,加上美国陷入经济危机,沙特已故国王于2005年提出“向东看”战略,其登基后首次出访也选择了中国而非美国。9·11事件过去15年之际,美国部分议员旧事重提,试图以法律形式揭老底算旧账,重新定位美沙关系。这不仅让沙特深感震惊和怨愤,还再次加重其对美国战略意图的极大疑虑,也自然导致朱拜尔出访美国并以威胁撤资方式当头棒喝,尽管部分议员称美国不怕沙特“敲诈”,但美国政府很清楚这将对美国经济构成巨大风险。

“六宗罪”:开发新能源,争夺能源主导权。一年半以前,沙特利用丰厚外汇储备和巨大市场份额双优势,主动发起针对美国页岩气革命的低价反击战。沙特的战略忧虑在于,一旦美国页岩气及其他类型的新能源革命成为气候,靠石油和天然气维持经济命脉的沙特必然面临彻底的油气滞销和收入锐减,导致经济萎缩和福利降低,并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即便沙特能够维持经济良好运行,但是,传统能源价值的缩水,也必然造成其全球战略地位的直落,而美国长期容忍沙特诸多有悖“普世价值”和西方标准表现的“灯下黑”政策,有可能彻底改变,进而同样给沙特的王权统治带来灭顶之灾。

“七宗罪”:战略收缩,始乱终弃想脱身。此外,美国令沙特忧心忡忡甚至明显不满的调整在于,降低中东的重要性,让渡部分中东主导权,避免继续深度卷入中东事务,将政治、外交和军事重心东移亚太。这种战略性和方向性大调整,使得双方维持持久的同盟关系前景不妙。美国向俄罗斯做出让步,大幅度提升伊朗作用,都实证了其基于脱身中东的考量,作为安全高度倚重美国的沙特,自然产生日益强烈的被遗弃感。

《大西洋月报》专访风波后,在京阿拉伯外交人士披露,奥巴马曾试图访问沙特进行安抚,但被无情拒绝。据悉,沙特希望奥巴马在海湾国家峰会期间来访,当着其他海湾盟友的面,澄清立场,以正视听。奥巴马如约而来,但是,这能挽回已经变味的美沙关系吗?能重新找回漫长的政治蜜月吗?

(作者为国际问题学者、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