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绕道港股融资失败 中晋资产“崩塌”始末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4-08 23:19:58

摘要:当快鹿集团百亿融资兑付事件尚未平息之际,上海另外一家名为中晋资产管理公司的私募机构于4月6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形下被曝出涉嫌非法融资,高达340亿资金链一夜之间“崩塌”。

绕道港股融资失败 中晋资产“崩塌”始末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cc)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风起于青萍之末!

当快鹿集团百亿融资兑付事件尚未平息之际,上海另外一家名为中晋资产管理公司的私募机构(以下简称“中晋资产”)于4月6日在毫无征兆的情形下被曝出涉嫌非法融资,高达340亿资金链一夜之间“崩塌”。上海警方于当日对因涉嫌非法吸储和集资诈骗的“中晋系”相关联公司进行查处,实际控制人徐勤等人则在4月5日出境时被公安在机场截获,其余20余名组织核心成员也被全部抓获。

4月6日,《华夏时报》记者找到中晋资产在上海的多家分支机构,其在黄浦区中山路二路的分公司已经遭查封,整箱整箱的公司资料正被警方搬运上车,公司外门上也被贴上“中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告示。

“中晋资金链告急已有至少数月,今年以来有明显加大成本以稳住甚至增加融资量的迹象,其表面发行的产品投资利率虽然不高,最高也就10%左右,但中晋资产通过给客户经理奖励、客户经理再返给投资人,实际使部分参与短期冲量的投资人资金年化收益率已破20%;另外为了周转过难关,徐勤的整体策略是港股借壳,通过贯通资本市场来使流动性顺畅,瞄上的标的是中国创新投资(01217.HK)、中国趋势(08171.HK)等。无奈此前投资的金额也被深套,这两只股票均沦为仙股,回天无力。”4月7日,中晋资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自融的“庞氏骗局”

记者调查了解到,尽管不是P2P,但是中晋资产通过注册或控制的上下游上百家各类子公司,从事的自融游戏则是比P2P资金链断裂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庞氏骗局”。旗下分支机构租用遍布上海的黄浦、静安、陆家嘴高档写字楼物业,成为骗取投资资金的门面。光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投资中晋项目的就有2万人。

“中晋资产的运作模式并非P2P平台,而是披着有限合伙股权投资外衣的自我融资行为。它的产品隶属于国太集团,而国太集团又是中晋资产的控股公司,中晋发行的产品全部投向国太旗下的相关产业做融资。这是非常明显的自融。”4月7日,上海一家私募机构合伙人梁冰(化名)受访时告诉记者。

中晋资产以及国太集团的公开资料显示,这两家公司成立于2013年,而自成立以来,中晋对外投资者实行的合伙人机制并没有出现过违约。

梁冰介绍称,一般庞氏骗局维持运作的秘诀就是通过不断做大资金规模来支持资金链。另据中晋资产一位已经离职的销售人员对本报记者称,公司近几个月来为了稳住甚至增加融资量,加大了业务员的奖惩力度。另外,中晋资产将登记在公司名下的数辆不同颜色的法拉利作为先锋销售经理的奖励,销售业绩靠前者可获得法拉利使用权。此外,中晋资产还实施了严格的满编奖,鼓励销售团队进行人员招聘。给予销售经理更多绩效奖励的同时,也会开除业绩不达标的销售经理。而上述销售人员就是因为业绩不达标而被开除的。

而中晋资产到底以合伙人计划发售了多少产品,目前仍未可知。其官网称,截至2016年2月10日,中晋合伙人投资总额已突破340亿元,涉及总人次超过13万,但平台现有存量并不清楚。

4月7日下午,记者来到上海黄浦区公安分局,发现已经聚集众多投资者进行备案登记,接待室受理窗口贴着中晋理财案件受理的具体要求。一位投资人向本报记者出示的合同显示,中晋一款基金产品是以合伙人(LP)股份转让的形式受让给投资人。也有多位投资人手上并没有合同,称合同放在业务员那边,现在拿不出来了。

警方回应中晋投资人称,目前正在依法追究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责任,现在投资者先登记相关债权信息。待审计之后,再确定分配方案。至于是否能够收回本息,目前尚无法确定,时间至少半年以上。

控股港股失败

值得关注的是,中晋资产发行的产品的资金被控股股东国太集团部分用于投资香港上市公司。从2015年底至2016年初,国太集团连续介入了三家港股上市公司——华耐控股、中国创新投资和中国趋势。

“中晋资产高管应该是已经知道资金链告急,所以想到港股市场上去玩一把赚快钱,用来填补其资金缺口,但是它投资的三家公司都是香港仙股,在出事之后,股价更是大跌,加剧了其资金链崩塌。”4月8日,上海一位券商分析师指出。

中国创新投资在2015年12月29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主要股东Harvest Rise Investments Limited以0.07港元/股的价格出售17亿股,占总股本的19.97%。这一价格较中国创新投资停牌前收市价0.068港元溢价2.9%。国太集团是通过海通国太1号定向管理计划(以下简称海通国太)购入了上市公司股份;2016年2月1日,中国创新投资再次公告称,海通国太以0.067港元/股的价格,购入上市公司6.63亿股。增持后,海通国太持有中国创新投资23.63亿股,占后者总股本的27.75%。

在国太集团首次买入中国创新投资的同一天,也以0.07港元/股买入12亿股中国趋势,持股比例为17.82%。2016年2月1日,国太集团再次买入华耐控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的11.68%。

此后中晋资产和国太集团甚至设计了退出线路。在2016年2月29日,国太集团分别与中国趋势、中国创新投资签订有关优惠条件的优先投资协议。根据协议,国太控股将以资产净值为作价的优惠条件,向两家上市公司出售约21.04亿人民币股权资产。上市公司将以现金、股票或可换股债券的方式实现支付。

而截至4月7日收盘,中国创新投资0.051港元/股,三天内暴跌50%;中国趋势的股价则已经跌至0.019港元/股;华耐股份的股价也只有0.295港元/股,在4月5日暴跌超过14%。

“在三个月时间里,国太集团的三笔港股投资大幅亏损,假设中晋资产被清盘,这三笔港股投资可用于赔付,也只是杯水车薪。另外中晋资产所有的十多辆豪车作为资产拍卖,但是又能填补多少窟窿?”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