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为什么央行行长们都指望财政发力?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4-01 23:53:21

摘要:货币政策是放水漫灌,干旱时当然重要,因为很难分清哪块地更干哪块地还算湿润,但货币政策也有问题,那就是漫灌也不一定就能照顾得到最干的地方,把水泼出去了,却难以完全控制水的去向。货币投放如果带不来实体投资的增长,只是在虚拟经济中打转,就是这样一种结果。

为什么央行行长们都指望财政发力?

程凯

一根关键地方出现的大阳线,可以给人不少希望。3月30日A股的大涨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利好因素可举出不少,但关键中的关键,还是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头天夜里放出来一只“鸽子”。

耶伦出人意料地说了一句,“加息问题上保持谨慎”,就改变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耶伦的话是:美国的通胀前景已经变得更不确定,若有需要美联储可以部署前瞻指引和QE,美联储有实施刺激的巨大空间,加息尤其需要谨慎,预计会在未来数年里循序渐进地加息。

耶伦又一次提到了中国因素,“全球经济放缓对美国经济构成风险,中国经济改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未来美联储利率路径肯定存在不确定性,现在判断核心通胀回升是否持久为时过早,油价进一步下跌恐怕会伤及全球经济。”

是不是很意外?但我却没有那么意外。就在今年1月21日,我在“地平线”专栏的标题中就明确提出过《方星海认错了,耶伦会认错吗?》。

当时我这样写道:“耶伦会认错吗?耶伦去年带领着美联储开启了美国央行的加息之旅,这是我在去年的《地平线》专栏中前前后后、反反复复讨论最多的话题,我的想法很简单,美联储的确是过早启动了加息,因为耶伦并不对世界经济负责,只对美国的增长和通胀水平负责……现在的问题是,美联储的耶伦会认错吗?如果问题越闹越大,美联储的经济学家们会收手吗?”

这一次耶伦的表态,虽然不是一个明确的认错,但却是对我一直以来的怀疑的最好注解,错了就是错了,不认错也可以,放慢节奏就行。

不过,既然这已经不是“新鲜事”,我的关注点也自然放在了耶伦的另一句话上,耶伦说:“美国经济在以令人满意的方式前进,希望财政政策发挥更大作用。”

确实,如果美国的财政政策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美联储也不会承受全部的压力。可是,美国政府和欧洲大多数政府一样,预算紧张,积极财政刺激难以施行,说白了就是家底不够厚,又被财政赤字红线约束,所有的担子自然就落在了美联储和耶伦肩上。

耶伦盼着财政帮忙,周小川行长何尝又不是如此呢?就在几天前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周小川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货币政策虽然重要但也不能过度依赖它,还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作用。

具体而言,“由于各个国家财政政策空间不一样,所以需要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比如赤字率或总债务率达到多少时,是有空间可以更多运用财政政策的。除了支出方面,财政政策还有收入方面,能收的税要收上来,才有空间实行这些政策。”

其实,这也不是周小川今年第一次提财政政策了,在2月上海的记者会上,周小川就谈到了“光使用货币政策则有可能过度,效应可能会出现递减。货币政策前段时间用的不少,现在应更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对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更加灵活,而在现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除了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对稳增长也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你看,无论是耶伦还是周小川,作为央行行长都是市场最为关注的人,他们都在不约而同地呼吁财政政策,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尽管货币政策力量大,但单干还是不行的。

货币政策是放水漫灌,干旱时当然重要,因为很难分清哪块地更干哪块地还算湿润,但货币政策也有问题,那就是漫灌也不一定就能照顾得到最干的地方,把水泼出去了,却难以完全控制水的去向。货币投放如果带不来实体投资的增长,只是在虚拟经济中打转,就是这样一种结果。

关于财政政策的刺激,刚刚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更加极端的呼吁。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也是前任的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他在一个论坛上表示,今年房地产投资可能会下降10%,考虑到房地产投资在GDP中占比较高,GDP有可能因此下降1个百分点,这会对长期平稳增长提出挑战;因此他建议,赤字率可以提高到5%,以刺激有效需求。

3%已经是够意思了,5%我们就先姑且当成是一种愿望吧。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