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银监局:小微金融关键在提高可获得性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适应经济发展转型,近年来山东省内偏大偏重偏传统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小微企业得到迅猛发展。近五年,该省内小微企业总量增加120%,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也在提升。
在3月29日召开的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山东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陈育林表示,自2012年以来,山东银监局辖内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达到15.32%,截至2015年末的贷款余额超过1.1万亿,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5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小微企业综合金融覆盖率近60%,申贷获得率超过93%。
他介绍,截至2015年末,辖内城市商业银行50%以上的贷款都投向了小微企业。
其中,齐商银行区分100万以下和100万至500万贷款额度,建立了两套标准化小微企业考察体系,设计了打分卡、信用评分、交叉验证等二十个标准化模型,提升了考察审批效率;东营银行在2009年就成立了小企业专营机构,小微条线对全行的利润贡献度已经超过60%;潍坊银行结合当地“中国画都”的实际,成立文化金融事业部,并引入“预收购人机制”,针对艺术品专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银行业率先推出以书画艺术品为质押物投放信贷资金
“目前,小微金融服务工作的关键在提高可获得性,最大难点是服务供给不足。”陈育林表示,在山东,小微企业专营机构与小微支行正在逐步完善扩大。此外,农合机构银行化改革也将于2016年上半年全部完成。当地的民营银行申请已向银监会正式上报尽职调查报告。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成本高、回报低、风险大”的现实,山东银监局提出适度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明确小微企业不良率可高出本行各项贷款不良率目标2个百分点,并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尽职免责”的政策,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从业人员的思想顾虑。
“商业银行的小微金融工作做好、做大,必须建立在良好的风险控制基础上。”陈育林介绍,银监局在辖内建立起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监测机制,按月对小微企业风险状况进行监测、按季通报,强化对银行机构的风险提示与窗口指导。同时督促银行机构优化绩效考核机制,避免因业务粗放发展引起信用风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