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陈德铭博鳌论剑区域合作 弃“意大利面碗”效应,扬“面汤理论”

作者:王晓薇 福蒙蒙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3-23 15:04:05

摘要:在谈及区域合作模式问题时,陈德铭将此前所热议的区域合作碎片化所引发的“意大利面碗”效应幽默的转化为了“面汤理论”。

本报记者王晓薇 福蒙蒙 博鳌报道

3月23日,中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出席了博鳌亚洲论坛,就BIT问题与在座的美国企业家们展开了讨论。在谈及区域合作模式问题时,陈德铭将此前所热议的区域合作碎片化所引发的“意大利面碗”效应幽默的转化为了“面汤理论”。在他看来破除区域合作的“意大利面碗”效应关键在于及时倒掉“面汤”。

“意大利面碗”这个词。该词源于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1995年出版的《美国贸易政策》一书,指在各种FTA(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RTA(区域贸易协定)中,不同的优惠待遇和原产地规则,就像意大利面条一般混乱地绞在一起。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化成为主流趋势之一,目前95%以上的WTO成员国都签署了1个以上的区域贸易协定。随着多哈回合陷入困境,包括自由贸易协定、经济一体化协定、关税同盟、优惠贸易协定等机制在内的区域一体化协定层出不穷;然而,这些复杂的规则却互相矛盾,互相“踩踏”,甚至互相抵消。

面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时,陈德铭将这一问题的答案引入到中国美食文化范畴。

“面条文化在中国已经有几千的历史,种类上百种,其中有很多面汤根本没有汤,并不会溢出,例如杂酱面。”陈德铭说,“但是回归到经济领域,中国面条的确不像意大利面条那么耐煮,面条煮的时间长了的确会粘,这时及时倒汤是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制造出一些不需要倒汤的面条(即更高标准,适用范围更广的贸易协定)。”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