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炒股不如炒IP” 资本角逐泛娱乐产业链

作者: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3-14 15:47:46

摘要:今年两会期间,电影传媒娱乐领域话题被多次提及,中国电影市场近两年爆发式增长,无疑成为文化产业的龙头。

“炒房炒股不如炒IP” 资本角逐泛娱乐产业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cc)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最近娱乐投资圈流行一个戏说,“炒房炒股不如炒IP”, IP即为国内文化产业正在掀起的泛娱乐产业链浪潮中的核心之一。今年两会期间,电影传媒娱乐领域话题被多次提及,中国电影市场近两年爆发式增长,无疑成为文化产业的龙头。而泛娱乐则是文化产业的下一轮爆发点,国内传媒娱乐巨头纷纷通过涉足电影、动漫、体育、综艺、音乐等热门领域,打造全产业链模式的泛娱乐生态系统,有人预测电影及相关产业链将冲击万亿规模。

上市公司掀起泛娱乐浪潮

1995年,引进片《真实的谎言》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有正式票房统计以来第一部过亿的电影,20年后的今天,全年票房过亿元的影片已达到81部,8部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

随着近两年电影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国内传媒娱乐企业在快速扩张的前期,打造全产业链模式的泛娱乐生态系统,已经成为行业巨头的首选,影视娱乐帝国的出现不再遥不可及。

2015年全国影院总票房为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占全球总票房的17.8%,位居世界第二位。2016年2月,国内春节档电影票房以68.7亿元首次超越一直位居全球第一的北美电影市场。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电影年票房将达1000亿元。

受益于国内影视产业的持续增长,过去一年,华谊兄弟、光线传媒、万达院线、华录百纳、新文化、乐视网、奥飞动漫等影视类上市公司都拿到了不俗业绩,这也带动了他们加快泛娱乐产业链战略的步伐。

影视圈的并购频繁上演。据万得数据,2013年A股涉及影视行业的并购仅有27起,2014年则增加为42起,2015年的影视并购多达74起,并购金额达283亿元。

在收购澳大利亚第二大院线Hoyts后,今年1月,万达又以近35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据称并购传奇影业的价值并不在于电影本身,因为传奇影业拥有众多IP知识产权,这些IP会对万达的旅游产业、儿童娱乐行业带来很大的协同效应。

同时万达院线加速在国内二三四五线城市业务布局。今年2月,万达院线宣布收购大连奥纳,其在大连、营口等城市共有6家影城、46块银幕,以及发展中的4家影城项目;收购厚品文化及赤峰北斗星,包括7家影城、46块银幕,分布在绍兴、龙岩等城市。

华谊兄弟并购金额最大的事件是2016年2月29日,以19亿元买下游戏公司英雄互娱20%股权,形成旗下影视娱乐、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互联网娱乐三大板块齐头并进的局面。有业内人士分析,华谊兄弟将英雄互娱的游戏产品改成影视作品,庞大的玩家基数将提供成功的保障。

老牌电影内容制作巨头光线传媒,先后投资入股多米音乐、Echo回声,继续布局音乐市场;成立“彩条屋影业”动漫集团,真人奇幻电影将会是其重点发展的类型;增资龙视传媒,成立光威影业等,以获得优质IP资源,将影视及衍生品业务形成良性互动。

奥飞动漫即为莱昂纳多夺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影片《荒野猎人》的全球投资人之一,在2月4日将公司名称变更为“奥飞娱乐股份有限公司”,目的即为更契合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发展战略。在2015年,奥飞先是拟2亿元参股顺荣三七,与后者合作构建泛娱乐生态系统,后以9.04亿元的价格揽下动漫平台“有妖气”母公司四月星空100%股权,将合作投拍基于有妖气知识产权的动画电影。

另外,来自房地产、煤炭、餐饮、旅游等传统行业的上市公司也频频注资电影市场,并购影视公司。

IP资源争夺意在产业链

2015年电视剧《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热播,电影鬼吹灯之《九层妖塔》《鬼吹灯之寻龙诀》一部比一部热卖,更让网络小说成为影视创作、创收的肥沃土壤。在影视圈,正掀起一场争夺IP浪潮,而且势头前所未有的疯狂,甚至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说法:“炒房炒股不如炒IP。”以IP为核心的,出版、影视、游戏、动漫、衍生品等泛娱乐布局成为文化产业趋势。

IP是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IP的存在方式多元化,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某一个形象,运营成功的IP可以在电影、漫画、小说、玩具、手游等不同的媒介形式中转换。

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铁东在《号脉电影》中曾总结过好莱坞电影产生的源头,其中之一是好莱坞之外的素材,如小说、戏剧、新闻报道或报告文学,甚至流行歌曲或电子游戏等。这便是目前在中国炙手可热而在好莱坞早已成为行业事实的所谓“IP”。

在好莱坞,一些票房高、受观众欢迎的电影作品成为经典IP,由此产生的商业价值,可以在不同领域进行反复开发。比如漫威漫画公司在1941年创造出的“美国队长”,这一角色形象就成为可以不断挖掘出商业价值的经典IP。

国内多家影视公司也开始了对热门IP的跑马圈地式争夺。由于创新性优质资源的缺乏,令影视行业出现了对IP资源的哄抢现象,但IP后续开发反而急功近利。

近期由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盛行,将热门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成为投资风险较小的一种IP运营方式。影视和游戏互相改编也是当下热门的IP运营方式,比如电视剧《芈月传》同名手游产品,《盗墓笔记》推出游戏《盗墓笔记S》等。《爸爸去哪儿》节目推出的同名电影也获得了高票房,由此根据综艺节目改编的电影接二连三登上银幕。由热门综艺节目改编而来的大电影也可视作是IP运营的一个思路。

除了影视公司外,其他行业上市公司也加入到对影视热门IP的争夺中。PU革生产企业禾欣股份重大资产重组获批,热播电视剧《花千骨》的出品方慈文传媒实现“借壳”上市,2015年3月,游戏公司昆仑万维宣布斥资6000万元入股影视制作公司“和力辰光”,后者是《小时代》系列的投资方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IP的崛起,网剧优质资源集聚,将出现大爆发,成为2016年的影视投资风口。比如,作为全球首部万集马拉松式网剧《90后妈》受到了影视圈广泛关注,作为总导演兼出品人之一的著名导演江小鱼表示,已经制定了一个长久的“泛娱乐化”计划,希望借助跨界资源的整合,致力将它塑造成一个全产业链极具影响的品牌,实现《90后妈》IP在影视、动漫、游戏、娱乐、电商等产业生态链的商业价值最大化。

影视娱乐帝国花落谁家

今年两会上,马化腾首次将“IP”和“泛娱乐”写到了提案里。其实互联网大佬们早已强势进入影视业,比如阿里巴巴先后组建阿里影业、阿里音乐,收购视频网站优酷土豆,以1.95亿元投资韩国SM公司;百度旗下则除了爱奇艺,还有百度电影事业部、百度文学、百度移动游戏。

强势的互联网影视产业同样指向泛娱乐产业链生态。到2015年12月,中国已拥有网络游戏用户3.91亿、网络文学用户2.97亿、网络视频用户5.04亿、网络音乐用户5.01亿,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基础也催生了一个规模达数千亿、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紧密联系的产业链。

互联网企业对传统影视的发行、制作,已经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乐视影业CEO张昭担心的问题已经不是融合、跨界了,而是争抢IP后的盲目,他认为影视产业要做增值的事,不要拿钱做垄断。不是看一家公司有多少IP,而是这家公司能让IP增值多少。

而资本对影视内容的介入也成为观众的一大担忧,商业化可能带来作品风格的单一化、模式化,他们希望资本投钱就好,不要干涉主创团队。《闯入者》遭遇低排片挤压后,导演王小帅一句“这可能是商业片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严肃电影最坏的时代”道出了文艺片面临的尴尬局面。

煤炭、房地产、有色金属领域余出的闲散资金将有很大一部分汇入到文化基金的“大池子”里,专业影视投资基金也开始不断涌现,但是对于很多单一型、中小影视机构来说,要想拿到相应的投融资还是非常难。

以往传统影视娱乐产业格局中,内容制作领域有华谊兄弟、奥飞动漫、新文化、光线传媒,渠道领域有万达院线、ST松辽,在线售票发行领域有ST松辽、当代东方,在影视周边领域有利欧股份,几家企业分别掌控各自领域的资源。

业内人士认为,在影视上市公司掀起泛娱乐布局浪潮后,随着竞争的加剧、资源的集中化,形成几家独大的格局是必然之势,具有全面布局、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进行跨行业整合的娱乐传媒公司将会脱颖而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