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成玉:去产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两会报道
在外界对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的评价中,“改革者”一词出现频次颇高。在带领中海油上市、推动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傅成玉,在离开掌舵者的职位后,将精力放在了去产能上。
然而,一边是关停,一边是新建,过剩产能的阀门似乎总是难以拧紧。关于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傅成玉接受了《华夏时报》记者的采访
“这是结构调整,新批的和关停的不是同档次的,新建的一定要上档次,如果不上档次,就不能批,包括河北,包括我们在广东,本来(石油产能)就过剩了,因为我们有计划,因为我们一个大项目批准个4-5年才能建,所以都是几年前做的规划,但是已经批了,地方政府把地都清好了,甚至周围的老百姓都移走了,花了不少钱,项目上不上,上就过剩,这不是两难么,所以那个时候我都不敢到省里去,省长说你看我们这么难。这个难就是我们要适应新常态来转变观念。现在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原来不管怎样,现在要解决遗留问题,更要为明天我们更好的生存,更好的发展做准备。所以,今天很痛苦,但今天不做,明天就不是痛苦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所以今年的痛苦是为明天我们更好的生活,更好地发展。”傅成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针对河北去产能的问题,傅成玉说,河北这两年会很困难,但是河北今天的困难就是为明天更好的发展打基础。“去产能,区域过剩,河北去年关了多少钢铁,像我知道的数,不一定准,7000多万吨,这就是去产能,总书记提不要以GDP论英雄,我觉得河北在这方面是按照中央要求做的。从长远来看,对我们河北的老百姓,对河北周边特别是北京,京津冀是做大贡献了,因为你的环境问题是对河北人民的负责人,更对京津冀人民的负责人,我想河北做出的牺牲作出的奉献,即为河北的明天更好地发展,老百姓更好的生活负责,也是对京津冀的老百姓负责。还地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还得在传统行业上,不能升级改造,只有关停整改。如果能够通过更新改造,技术升级,那也可以继续发展。河北只是中国问题的代表,全中国都是这样。”傅成玉表示。
事实上,傅成玉认为,现在动的结构性改革,一个是要靠创新驱动,包含着管理体制、政策创新,另外就是不管做啥都往绿色方向走,能做啥不能做啥就很清晰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