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交易银行是转型的动力引擎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已经从零售业务扩展到了公司业务。继“百信银行”之后,中信银行在去年11月发布交易银行品牌“交易+”。
在3月10日召开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信银行副行长杨毓介绍,目前为止,“交易+”品牌已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落地,新增签约客户突破13万户,交易金额超56万亿元,累计融资量1.37万亿元,资产托管规模4.86万亿元。
杨毓解释,“交易+”是以企业财务服务为基础,向企业业务链条延伸,并利用中信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势,提出“不止于金融”的理念。目前该品牌内含“e收付、e财资、e贸融、e电商、e托管、e渠道”六大子品牌和十六个特色产品。
“从发展角度看,随着客户需求的提升,交易银行在国内面临巨大的业务机会,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动力引擎。”他解释,在现阶段,对交易银行的理解往往侧重于支持与服务,带有一定的从属性与被动性。但从现实来看,对于企业客户而言,财务端与业务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交易线上化成为大趋势,银行也需要迎合大型企业线上化商业模式转型。
以海尔电商供应链金融项目为例,中信银行通过支付结算、实时在线融资、在线物流管理、自动预警等线上化服务,提升了客户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数据显示,自2014年9月上线以来,中信银行累计为200户海尔经销商发放融资金额5.1亿元。
“交易银行的概念在西方已经十分成熟。在国内,随着互联网及利率市场化推动,以及客户需求的增长,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交易银行会成为银行争相发展的领域。”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助理朱义明认为,交易银行的本土化问题也将是重要的课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