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制服朝鲜:安理会出手的是“稻草”吗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3-05 00:57:59

摘要:如果不改变解决朝核危机的方向和思路,恐怕多少捆“稻草”都难以让朝鲜就范。

制服朝鲜:安理会出手的是“稻草”吗

■马晓霖

3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对朝鲜相继进行核试验和发射卫星追加处罚。这是自朝鲜核危机爆发20多年来,国际社会对朝鲜实施的最严厉制裁,以期迫使其遵守《核不扩散条约》及安理会的多项相关决议。问题在于,这恐怕很难成为压断朝鲜核野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改变解决朝核危机的方向和思路,恐怕多少捆“稻草”都难以让朝鲜就范。

全面制裁

根据这一决议,联合国成员国必须对朝鲜的全部进出口货物进行强制检查,拒绝违禁交通工具入境或停靠;对朝鲜进行金融封锁,不得与之进行金融业务;限制煤炭、黄金、铁、钛和钒等战略物资出口;禁止向朝鲜提供航空燃料;将朝鲜16名个人、12个实体和31艘船只列入制裁对象;要求朝鲜放弃化学和生物武器计划……和此前4轮制裁相比,最新决议显然带有全面性和强制性,将导致朝鲜航空公司正常运营严重受挫甚至瘫痪;朝鲜将折损出口贸易的一半并面临更加严重的外汇短缺;全面武器禁运,将迫使朝鲜不得不完全依靠自主研发和生产来维系本国军火工业和武器装备;对往来朝鲜的运输工具进行强制检查,则极大地影响朝鲜的对外贸易和交往;金融制裁将使朝鲜中断同外部世界的金融联系和业务拓展,成为“金融孤儿”。

过去,朝鲜遭受的国际制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联合国安理会实施的,另一方面是美国及韩国、日本等盟友额外追加的。自2006年起,安理会相继通过1718、1874、2087、2094、2187和2200号等决议,敦促朝鲜停止核浓缩与弹道导弹相关的项目开发,并对其予以日益严厉的制裁,尤其是2013年的2094号决议,对朝鲜相关部门、机构、公司、实体和人员实施制裁,包括冻结资产,限制旅行,禁止相关物项、材料、设备、货物和技术进出口,甚至对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实行禁运,以及拒绝搭载疑似违禁品的朝鲜运输工具进港停泊。安理会的制裁基本体现了国际社会集体意志,即阻止或延迟朝鲜获得核武器及运载能力的战略图谋。而美、韩、日等阵营的单独制裁,则附带迫使朝鲜经济与民生全面恶化进而导致政权解体的政治诉求。

大国博弈

围绕对朝制裁,大国间也存在动机差异,与美国等夹带私货不同,中国和俄罗斯主张不能滥用安理会权威,不能将对朝鲜的制裁扩大化以避免影响朝鲜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剧已经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更不能以颠覆朝鲜政权为目的,而且还应尊重朝鲜的合理关切,包括自身安全需求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这种差异一直成为大国围绕朝鲜核危机的摩擦引发点。而西方媒体认为,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以及朝鲜的百般规避,导致安理会制裁措施总是先紧后松,效果大打折扣。

但是,近几年东北亚地缘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朝鲜不顾中国规劝,退出停战协定和中国主导的“六方会谈”,在试图拥有核武器和战略导弹系统的道路上一意孤行。金正恩执政3年以来,双方高层交往几乎完全停止。中国在失去对朝鲜有效影响力的背景下,首次公开将双边关系定位为“正常国家关系”,既排解美国等将责任推给中国的压力,也变相对朝鲜施压,试图迫其遵守安理会决议并重返谈判桌。相反,中美间“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在波折中向前推进,中韩关系全面发展并达到历史最好阶段,中国新任领导人首次半岛之行没有选择平壤而是首尔,更改写了历史记录。所有这些变化使朝鲜在困境中越陷越深,并铤而走险实施第四次核试验和新的卫星发射,引爆这一轮朝核危机。

这次安理会决议草案由美国提出,并得到中国的理解和支持,表明中国决不姑息的负责任态度。今年2月,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中国外长王毅随后回访,此前,中国特使也相继到访韩国和日本。这些多边外交活动旨在磋商如何出台更加严厉而合理的制裁手段,让朝鲜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安理会新决议经过一周多磋商和讨价还价,表决时又应俄罗斯要求做了最后修订,本身就表明事态的微妙和复杂,也说明朝核危机的较量,决不停留在朝鲜半岛和核扩散的框架内,而是带有明显的大国力量博弈和地区格局变动的烙印。

地缘安全危机

朝核危机的本质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实,一如美国政治分析家丹尼斯·艾特勒日前所言,关键在于“美国拒绝朝鲜要求直接达成结束朝鲜战争和平条约的呼吁,进而迫使朝鲜维持自卫态势、拒绝单方面裁军”。俄罗斯专家沃龙佐夫最近更明确指出,“朝鲜在当前政治环境下必须这么做,因为对华盛顿不利的政权接二连三地倒台,包括使用武力达到这一目的。国际法不足以保护小国免受美国为首的强国的政治意愿的摆布……朝鲜一直都强调这一理由。”

美国的战略图谋显然不在于和朝鲜实现关系正常化,而是在无法直接颠覆其政权的前提下,保持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地缘张力,进而为其在韩国、日本驻军提供口实,为其顺利实施亚太“再平衡”提供杠杆。朝鲜的试射核弹,与美国及其地区盟友不厌其烦的军事演习,已构成相互制衡、相互撬动和相互循环的态势,使朝鲜核危机走入死胡同。朝鲜不仅恐惧于美国的颠覆图谋,也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保护缺乏信心和理由,进而异常决绝地试图拥有核武器和战略导弹,通过核威慑实现恐怖平衡,最终达到自保政权或迫使美国让步的初衷。

安理会出台新决议前夕,韩国总统朴槿惠已发表国策报告,检讨过去数十年对北方的怀柔政策得失,发誓将采取一切强硬措施迫使朝鲜改弦更张或推动政权变更。这一立场被认为是韩国颠覆性的政策和战略变化,终结了金大中所提出的“阳光政策”,也必然对半岛局势产生严重影响。此外,由于国际社会无力约束朝鲜试核射弹,韩国和日本内部研发核武器的呼声也逐步抬升,将进一步加剧东北亚地区核扩散风险和地缘安全危机。

多年的国际制裁表明,贸易封锁和经济制裁,并不能改变平壤当局的决心,经济困难和百姓艰难也不影响其权贵的光鲜生活。史上最严厉制裁能维持多久?有人希望它是制服朝鲜的最后一根“稻草”。但能否起到预期作用,会不会引发朝鲜新一轮的战争边缘游戏,都是悬念。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为朝鲜核危机划定的“不战、不乱、不核”三条红线,能否全部守住,将面临巨大挑战和考验。

(作者为国际问题学者、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