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汉三个帮 央行不能唱独角戏
程凯
首先说清楚,题目说央行不能唱独角戏,不是说我们的央行爱唱独角戏,其实央行不爱唱,但是或多或少在被动地唱独角戏,究其原因还是央行的戏份太重。
股市期盼央行唱戏,楼市也是,整个经济或多或少都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搞QE就是因为实在是太缺水了只能不断放,但当放到再多也渗透不到土壤里的时候,大家才会发觉,只靠央行唱独角戏是不够的。
2014年下半年,央行给楼市政策松绑,然后开启降息降准周期,这是托底,股市也借机牛了一把,只不过大家没有猜到结尾,牛熊转化太快,经济企稳但根基不牢,结构转型和稳增长时不时相互冲突一下。
这个时候央行行长周小川怎么想?本来很少出来讲话的周行长最近讲话多了起来,春节刚过,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周行长就讲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很多国家财政政策空间比较小,过去债务比例高,所以有一些过度依赖货币政策。”
我这里摘的是周行长的原话,我们会发现,和当天很多媒体报道的解读还是有区别的,在更多的报道中,我们被告知周行长认为“对货币政策过度依赖”了;但是看清楚原话,我们就知道,周行长其实说的是美国或者是欧元区国家,恰恰是那些国家财政空间比较小,因为“过去的债务比例高”嘛,所以才不得不依赖货币政策,比如美国人搞的QE,就是因为美国政府没钱搞财政支出。
那么好了,你要说仔细看原话,一点也读不出来周行长对国内货币政策的想法也不对,周行长还是话里有话的,如果把话反过来看,财政政策空间小,就不得不过度依赖货币政策,那么,如果财政政策还有空间呢,那就不应该过度依赖货币政策了。
周行长没有说中国有没有过度依赖货币政策,但是从文本意义上“过度依赖”某个东西肯定就是不妥的。所以,真正合理的解读应该是,中国的财政政策貌似还有空间,货币政策可以有,但是不能过度依赖。于是,我们紧接着周行长讲话,又看到一些新的信息就很好理解了。
中国副财长朱光耀讲,“中国看到全球经济面临风险,不能只依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应发挥作用。有空间进行财政扩张的国家应采取行动。避免金融危机以及地区风险,是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今年也希望能够和市场有很好的沟通,提高透明度。”
然后我们又看到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撰文表示,“可将中国财政赤字率提高到4%,甚至更高水平。”具体分析在于,“中国目前政府债务余额较低,短期债务较少,外债占比很低,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政府收入持续增加,债券市场逐步完善,地方债券规范发行,融资成本不断降低,国有企业资产雄厚,融资平台有一定盈利,这些都增强了政府的负债能力。”
这样一唱一和的表述,我们就能很好地听懂这台大戏了,大家要注意的是,不管是怎么样的改革,怎么样的调整,供给还是需求,真正政府调控经济能使用的工具并不新鲜,最重要的就是两样,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其中的运用之妙,又可以花样百出。
货币政策无论怎么玩花样,更多的是漫灌,给整个经济体放松流动性,因为我们不知道到底是哪里更干旱,或者说根本就是所有地方都干了,但是货币政策只能放水,却不能保证水真的流到有用的地方去,可能有流动性陷阱,可能有流动性涌进资本市场而没有浇灌到实体经济;所以财政政策才有它发挥的空间,当央行放再多的水,实体经济也不干活的时候,只能财政支出直接出手拉动实体投资和生产,这就是一台大戏两个主角都要卖力演出的道理所在。
“可将中国财政赤字率提高到4%。”这是一个重大变化,无论怎么说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它将在未来很长的时间段内做出一连串的根本性改变。
最后回到周行长,他不愿意唱独角戏,但是没说不唱戏,我们听听他刚刚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召开之际说的话吧:“货币政策用太多了,效应会递减……经济危机出来后要抓紧应对,主要考虑三方面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结构性政策”。你看看,这台戏的演出者不只两个,还有第三位呢。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