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叙利亚:黎明前的黑暗
马晓霖
尽管各方在2月12日慕尼黑叙利亚国际支持小组会议达成停止敌对行动并恢复和谈等成果。然而,墨迹未干,战事就以更加令人担忧的方式延续和升级:13日和14日,俄罗斯与叙利亚政府军对叙北部阿勒颇等地目标展开猛烈轰炸,土耳其首次对叙境内目标进行炮火袭击,沙特阿拉伯也放风称将向土耳其部署战机用于对叙作战,并扬言通过军事手段推翻叙利亚巴沙尔政权。
微型世界大战
观察家们注意到,本月初,沙特宣布将联合土耳其向叙利亚派出地面部队“反恐”,此后又有消息称沙特特种部队已进入叙利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叙利亚战事出现新一轮的升级和扩大,美国媒体甚至用“微型世界大战”加以形容,担心战事彻底崩盘。其实,基本可以乐观地预测,叙利亚战争不会全面升级和扩大,眼下态势更像黎明前的黑暗,各方要抢在3月全面停火前争夺更多地盘和控制力,为未来的利益格局赢得更多筹码。
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的意图很明显,即扩大和巩固首都大马士革南北两翼的防线,拓展对拉卡基亚和吐尔塔斯等战略要地周边的控制纵深,并试图完全夺取北部重镇阿勒颇,切断土耳其及沙特与其境内代理人武装的联系通道,进而将其孤立、击溃乃至消灭。阿勒颇战场的形势原本已发生倒转,俄叙联盟武装占据上风并首次突进叙土边境地区,此轮打击实施顺利,将帮助大马士革将碎片化的东部控制区连缀起来,实现重大军事和政治胜利。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土耳其开始对叙利亚境内目标实施炮击,这也是近两个月来,继击落俄罗斯轰炸机并派兵非法进驻伊拉克北部后,土耳其围绕叙利亚战争采取的又一重大行动,凸显安卡拉对战场胜利天平向俄叙同盟倾斜的焦躁和愤怒。土耳其最担心的不止是土库曼民兵等代理人武装被对手吃掉,进而失去对叙利亚局势施加影响的抓手,更忧虑叙利亚库尔德武装扩大边境地区地盘后加剧分离主义倾向,进而使土耳其库尔德分离主义势力更加难以遏制。
沙特过去几个月曾对叙利亚战事表现得有心无力,甚至一度退出美国主导的空袭行动。如今,突然加大对叙利亚的军事投入力度,一是也门战事陷入阶段性僵持,二则叙利亚和平进程即将启动,沙特不想因为自己的缺位而让数年的战略投入血本无归。沙特的行为再次呈现出冲动和决绝的特点,一方面威胁直接通过陆空方式介入叙利亚内战,同时又公开宣称将通过武装手段推翻巴沙尔,并且在其境内组织大规模陆战演习,摆出不惜一战的决心和架势。
美国和欧盟对叙利亚局势的突然恶化极其不安,美国表态尤其清晰,一方面抨击俄罗斯和叙利亚政府在阿勒颇等地的军事行动,另一方面敦促土耳其停止炮击叙利亚境内目标,还警告库尔德人不要利用混乱局势“占据新领土”。美国显然不满俄叙打击异己收复失地,也不满土耳其攻击美国武装的库尔德反恐盟友并激化军事对立,而且要求库尔德武装息事宁人。美国的态度代表了西方大国的集体意志,即不允许叙利亚战争继续滑向深渊进而加剧恐怖主义和难民双重危机,而是必须沿着联合国2554号决议制定的和解时间表和路线图向前推进。这个态度和土耳其击落俄罗斯客机、土耳其军队进入伊拉克时的立场一脉相承,有相当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是否衍生多国乱战
突然加剧的叙利亚局部战事会演变成多国短兵相接的乱战吗?答案基本是否定的。俄罗斯本身没有将战事扩大和延长的愿望,也着实没有打持久消耗战的本钱,这一点从其武装干涉叙利亚之际就积极寻求政治解决的两手准备足以显现,也从其轰炸机被击落后忍气吞声避免俄土关系彻底失控可见一斑。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当然是保住巴沙尔政权并控制叙利亚,但决不会为了巴沙尔政权重蹈前苏联在阿富汗的覆辙,其最急迫的诉求就是以打促和,借助叙利亚政府控制更大地盘并通过重构叙利亚未来政治版图确保自身战略资产和长远利益。
叙利亚政府当然有消灭所有反对派和恐怖组织并重新一统江山的愿望,但兵源匮乏、资源枯竭和地缘环境恶劣的现实,只能使其借助俄罗斯的保驾护航撑到和平谈判,赢得相对体面的结局,这注定了它只能与俄罗斯进行有限的双打配合,不可能主导战争的走向,更不能奢望扩大战争来达到政治目的,唯一可做的是,通过局部胜利逼迫对手坐到谈判桌前并降低和谈条件。
土耳其尽管有美国、北约做舆论和外交后盾,但过去几个月的测试已证明,它们对这个北约小伙伴三心二意,既希望其发挥一定的搅局甚至抗俄作用,又不愿意它引发俄罗斯与美国乃至北约的军事摊牌。因此,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小打小闹并不奇怪,大打出手几无可能,因为它无法单独承担俄罗斯军事报复的后果。没有美国的支持和北约的军事后盾,土耳其在局部军事冲突中赢得俄罗斯的概率几乎为零,内外交困的埃尔多安政府如果遭遇一场带给国家耻辱性的失败,将陷入灭顶之灾。土耳其所能理直气壮去争取的,就是避免战后库尔德分离主义势力的做大。
至于沙特,更没有任何号召力和威望在地区组织一场与俄罗斯及叙利亚政府的军事对决,沙特从来没有过单独采取重大军事行动并取得胜利的记录,其军队数量和质量均不值一提,缺乏实际战斗力并在干涉也门的战事中声名扫地。沙特组织的30多国伊斯兰反恐联盟不仅松散无力,而且徒有其表,它最近的高分贝战争调门除了给叙利亚反对派壮胆,并无更多实际价值,更何况,一旦冒险大举向叙利亚投入地面部队,沙特势必陷入南北两线作战、两线皆失的危险境地。
抛开单个国家而言,无论是美国主导的地区反恐联盟,还是沙特新撮合的伊斯兰反恐阵线,都不及俄罗斯与中东什叶派政权编织的铁血朋友圈更紧密、更默契和更有实际行动力,这种整体力量对比所显现的格局和态势,也决定了叙利亚战事只能短时间出现高峰,不可能持续上行,更不会彻底失控而演变为一场大规模的多国乱战。经过一段时间和一定力度的较量后,博弈重心将回摆到谈判桌上,最终通过谈判为叙利亚战争的结束找到出路。
诸多战争进程表明,无论参与方面有多少,投入资源多大,波及面多广,付出代价多高,一旦战事打成没有胜负的均势,必然通过相互妥协寻求出路。当然,和平总是来之不易,打不动就谈,谈不动再打,以打促谈,以谈助战,战场与会场较量交替进行,互为表里,直到达成各方利益的平衡点,战争才告彻底结束。从这个历史与战争规律来看,叙利亚局势由战争向和平转轨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一时一地的战事升级,都将是黎明前的黑暗。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