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首访展现经略中东全新姿态 开启动荡中东的中国时代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1-30 00:01:26

摘要:作为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中东之行及遍访各大洲主要国家后填补空白的收官之作,此行所展示的鲜明特点和外交突破,体现了中国作为新型大国布局和经略中东的全新姿态,标志着中国与中东地区将以全面合作和携手双赢的方式进入全新阶段,同时动荡中东的中国时代已轮廓清晰,呼之欲出。

习近平首访展现经略中东全新姿态 开启动荡中东的中国时代

1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的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元首外交的新年首次出访,也是中国新时期大国外交的破局之旅,引人关注,且成果丰硕。作为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中东之行及遍访各大洲主要国家后填补空白的收官之作,此行所展示的鲜明特点和外交突破,体现了中国作为新型大国布局和经略中东的全新姿态,标志着中国与中东地区将以全面合作和携手双赢的方式进入全新阶段,同时动荡中东的中国时代已轮廓清晰,呼之欲出。

复杂背景下的首访之旅

与以往外交之旅殊为不同,习近平此次中东之行面临十分复杂的地区和国际背景。首先,适逢中国与中东开启当代外交关系60周年,如何温故图新,令人瞩目;其次,“阿拉伯之春”爆发5周年,整个地区充满动荡、动乱甚至内战,部分国家政治与经济艰难转型艰难;其三,恐怖主义空前泛滥和猖獗,安全形势积重难返;第四,沙特和伊朗两个伊斯兰大国的持续和激烈博弈进入临界点并引发区域性关系僵冷,同时对两个交恶近邻进行国事访问对中国而言未有先例;第五,地跨亚非欧的“一带一路”如何淌过中东这片必经之地,舆论弥漫悲观情绪;第六,传统大国挞伐中东,力量此消彼长,中东国家和人民普遍希望中国发挥大作用,释放正能量;此外,美国等西方国家反复指责中国在中东“搭便车”,敦促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分摊中东治理成本和风险。

原本去年应该启程的习近平中东之旅,此次可谓重装出发,应运而生,顺势而为,知难而进。就其三国行程和内容而言,可谓备受期待,大受欢迎,满载而归。此行不仅凸显了中国中东外交的特色鲜明和独家优势,而且为中国式大国外交进行了一次从理论到战略,从从布局到落地,从务虚到务实的立体开拓和全方位推进,意义重大而深远。

这次访问首先是友谊之旅、和平之旅和温暖之旅。政策宣示旗帜鲜明,坐言立行出牌缜密。习近平在中东各国特别是主要国家内外交困之际到访,堪称雪中送炭,表明中国对中东地区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与乐观,也表明中国将一如既往与中东国家与人民同患难、共命运。中东媒体普遍期待和热议习近平中东首访,所历三国均受到超高规格接待和欢迎,即是最好佐证。习近平在沙特与伊朗关系陷入谷底之际穿梭其间,既延续以我为主、注重双边和均衡交往的中东外交传统思路,又堪称不回避矛盾两头“走亲戚”的磊落破冰之旅,并包含着希望两国捐弃前嫌共谋发展的美好愿望。

习近平行前发布的《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全面总结中阿关系60年发展经验,并为未来深化、拓展和提升这一关系做出系统规划。这些高屋建瓴的政策性、纲领性文件和表态,凝炼中国“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治大国如烹小鲜”等治理理念和传统智慧,着眼中东整体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为中东摆脱政局动荡和发展滞后提出特色鲜明的破解之道和整体方案,并兼顾中东国家具体需求、中国走向中东的实力和传统大国的利益关切,积极进取而不乏谦和谨慎,求真求实而不乏周全缜密。

习近平在开罗阿拉伯联盟总部的讲话,旗帜鲜明地阐释中国的文明观、外交观和发展观,尤其是关于在中东“不找代理人”、“不搞势力范围”和“不填补空白”的宣示,非常清晰地勾勒出中国经略中东的框架和底线。这个“三不”政策,既是对中东国家和人民痛恨域外大国介入中东内政、瓜分势力范围和争夺主导权等强权外交的回应,也是对大国担心中国取而代之并干扰中国中东外交的解疑释惑,更是向中东和世界表明,中国的外交与众不同,中国不是中东动乱的挑动者、制造者和推波助澜者,而是中东和平与繁荣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推动者。一份官方文件,一次庄重承诺,为中国的中东外交和大国作用完成了顶层设计,确定了总基调和大脉络,明澈、清晰而坚定不移。

与“一带一路”无缝对接

中东国家众多,民族、宗教、文化和对外关系类型繁多而复杂,矛盾盘根错节,只有抓住关键节点和关键国家才能纲举目张。习近平此次首访三国,可谓重点突出而又全面开花。沙特是能源、资金和宗教影响力资源禀赋独特的中东大国,埃及是阿拉伯世界、中东地区、非洲国家和不结盟运动四个“朋友圈”的龙头大国;伊朗是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具有超级地区影响力和地缘撬动能力的传统大国。三大国三足鼎立,历来为世界强国谋划中东战略的基石和支柱,也必然是中国拓展中东外交,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统筹全球外交一盘棋的地区节点伙伴。

通过习近平此行,中国完成和完善与沙特、埃及和伊朗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面提升,必将通过它们带动中国与中东地区关系的系统性升级和全方位深化,有助于双方继承和增值历史友好交往宝贵资产,推动中国与中东国家、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继续携手共进,迎接现代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对世界文明格局和人类和平事业产生深远而广阔的影响。

此次访问也是合作之旅、发展之旅和共赢之旅。习近平首访中东,既高瞻远瞩而又务实求真。中国与中东都面临着发展与繁荣的共同任务,都在寻求适合自身发展并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路径,也都承担着实现伟大文明复兴的历史使命,而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既是根本驱动力,也是实现一切愿景的根本。习近平此行重在务实,聚焦于帮助三国化危解困,寻找战略出路,提出帮助中东实现工业化的宏伟目标,并围绕三国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主张与中东各国共建、共有和共享“一带一路”,提出在尊重各国人民自决命运的前提下分享中国快速成长经验,可谓登高望远而又立足现实。

习近平访问期间,中国与三国分别签署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和针对性强的合作协议,将“1+2+3”的经贸合作布局构想落到实处,并促成三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无缝对接。中埃合作立足于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化体系的建立,帮助9000万人口破解就业瓶颈实现经济振兴;中沙合作立聚焦深化能源、产能和贸易便利化合作,帮助沙特优化经济结构;中伊合作集中于“一带一路”框架内的全域合作与升级。令人目不暇的52个项目、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不仅将利用中国的强劲发展势能带给中东三国乃至整个地区巨大发展动力,而且将使中国在中东的经济、安全、外交、文化和政治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和全面拓展,中东的中国时代已经开启,而且势不可挡。

中东是大国实力的试金石,是大国角色的大舞台,是大国博弈的跑马场,更是霸权外交的埋葬场。中国正以自己独特的外交理念和交往方式经略中东,深耕细作,相信这片地处“五海三洲”并沟通两洋的世界文明密集区和地缘政治“百慕大”,一定会成为见证和磨砺中国向大国和强国晋级的处女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政治智慧,也绝不会使自己在中东重蹈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大国的覆辙。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