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告别墨斐时代 新观致去向何方

作者:金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1-23 00:00:35

摘要:读一本好书,造一辆更懂消费者的好车——从诚品书店里,观致汽车发出了“后墨斐时代”的信号。

告别墨斐时代 新观致去向何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cc)记者 金雪 苏州报道


1月18日下午,苏州,大陆唯一一家诚品书店里,观致汽车董事长陈安宁在兼任观致汽车CEO后首次亮相。

“这是诚品书店第一次接受商业活动,在这之前还曾拒绝过一家豪华车品牌。”在观致汽车公关总监徐婉看来,无论市场接受程度,还是营销推广模式,观致汽车的骨子里都透着一些坚持。

或也正因这份坚持,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观致汽车全年零售销量14001辆,同比增长近170%,并在去年12月月销量首度突破2000辆。但眼下的问题是,履新不足一年的观致CEO墨斐离职后,看似稳定下来的观致汽车又站在了下一个十字路口。

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观致汽车在现任董事长陈安宁暂时挂帅CEO的执掌下,是否会如同2015年墨斐上阵时,全盘革新再换一种“活法”?

多面开花

1月18日,还未进入发布会现场,就远远地看到摆在诚品书店门外的一辆整车设计和配色加入“蒂芙尼蓝”的观致5 SUV车身上,新增了充电接口。

果不其然,在随后三个小时的沟通会中,观致汽车用近八成比例的时间谈正在全力推进的新能源造车计划。“在今年3月份,观致全新SUV车型观致5 上市后,基于观致5打造的首款新能源SUV车型也预计将在2017年上市。”陈安宁透露。

观致汽车进入新能源领域并不是一时冲动。在陈安宁看来,发展新能源汽车事业将成为观致汽车未来的重要战略路线,为此,观致汽车新成立新能源事业部。“我们致力于打造最懂中国消费者和市场环境的新能源汽车。”首次登台的观致汽车首席技术官兼新能源事业部负责人Bob Kruse表示。

这样的愿景要实现起来并不简单。近两年来,包括北汽、上汽等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宝马、特斯拉等进口车品牌,比亚迪等民营资本以及知豆等新生代新能源造车公司,潮水般涌入的新能源车型布局的包抄之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氛围已日趋火热。

对于为何不早一些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为何不在观致汽车刚进入市场之初,就用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两条腿走路的疑问,观致汽车战略规划与业务发展副总裁谈铮坦言,“如果观致的团队有现在的十倍,我们才能那样做。”在谈铮看来,现在发力新能源领域,是对于观致的切身状况及整体布局的最合理规划。

与新能源事业部同时成立的,还有移动出行事业部,而谈铮正是移动出行事业部的直接负责人。“移动事业部未来将重点发展新的移动出行平台和技术应用,将是全新的商业模式。”谈铮并没有透露太多。

按照观致汽车的发展规划,2017年首款新能源车型上市的同时,对于新能源汽车事业,观致汽车将提出事半功倍的解决方案:高品质的整车平台+成熟的新能源车技术。而在2020年,观致汽车亦将引入新一代全球化新能源GEV平台,从技术、产品、服务和模式四方面出发,将新能源汽车项目推上新的高度。

行动起点

新能源与移动出行两个新事业部的设立,透露了观致未来走向的些许答案。而在眼下,逐渐好转的观致汽车,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增长保持下去。

去年12月,月销量终于迈过2000辆大关的观致汽车,看到了更多曙光。尽管这样的月销量数字与其他汽车品牌相比不值一提,但作为刚刚起步的全新汽车品牌,与2014年月均销量数百辆的旧状相比,2015年的观致汽车的市场氛围已经开始热络起来。

面对2016年,陈安宁制定了更高的销量增长目标——观致汽车在2016年要完成3万到5万辆销量。这意味着,与2015年的1.4万辆销量相比,增长幅度要达到170%—200%。“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汽车市场不像过去那么高速发展,我们的创业精神和目标没有改变,希望成为一个在新兴市场快速发展的创新品牌,这正是2016年我们的行动起点。”陈安宁坦言。

为支持这一销量目标的实现,观致汽车也要真正动起来,进行大刀阔斧的一系列改变和提升。今年3月即将上市的SUV车型观致5 是观致汽车全年产品推新的“重头戏”。“现在已经展开预售并且拿到了很多订单,但预售目标还没完成。”陈安宁为分管销售的观致汽车副总裁孙晓东肩上持续加压。

在渠道拓展方面,观致汽车要做的是继续提升单店的运营和销售能力,并运用更多互联网和电商的途径来优化销售的接触面。同时,观致汽车规划的新的产品线已经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当中,未来的产品阵容还将进一步满足细分化的需求。

在未来,整个新观致架构中,新能源汽车也将成为一个销量发力点。孙晓东透露,“在现有的技术与成本的限制之下,观致新能源车可能会占到销量的10%。”

读一本好书,造一辆更懂消费者的好车——从诚品书店里,观致汽车发出了“后墨斐时代”的信号。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