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者可用人民币直投美国高新企业 跨境投资服务平台“优力瑞投”上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cc)记者金微北京报道
一直以来,美国高科技企业让人艳羡,但中国投资者和资金却在大多数时间里只能望洋兴叹。
1月17日,中国首家针对美国创新高科技企业的跨境投资服务平台“优力瑞投”在北京正式上线,这个平台筛选最具潜力和成长性的优质美国创新科技项目,供中国投资人进行跨境投资。在发起人看来,他们期望引导中国制造、中国资本对美国创业科技企业进行早期投资和产业覆盖,押注美国科技创新的未来。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优力瑞投”由原中国联通宽带在线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华杰与知名投资基金海银资本共同创立,并已获得机构投资人的认可。
优力瑞投创始人之一、原联通宽带公司总经理何华杰表示:“我们和AngelList(美国知名股权众筹平台)有一点像,都是用众筹方式投高科技项目,和AngelList不同的是,我们只投拥有专利保护原生技术的科技企业。”
一方面,优力瑞投希望对接中国资本和美国研发,拥有“合格投资人”资格的中国投资者,可以通过该平台用人民币直接投资美国中小型高科技资产。另一方面,优力瑞投还将帮助获投美国科技公司对接中国制造企业,帮助其产品量产和进入中国市场。
这种跨境投资之所以最终成型得益于优力瑞投的投资方海银资本多年的经验累积、人脉以及强大的分析数据库,其中,同样由海银资本投资的全球最大股权众筹平台AngelList将与优力瑞投实行打通。
目前,海银资本团队已经在海外进行了超过20起成功的创新科技投资,包括2014年5月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外骨骼医疗公司Rexbionics,拥有电磁共振无线充电领域100多项基础性专利的Witricity等。
“投资海外高科技企业是优力瑞投的优势所在。”海银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王煜全说。
王煜全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美国的小公司由之初的基本上不做研发,在所有公司中研发费用的占比不到5%,提升到了目前的20%以上。而与此同时大公司的比例则在同步缩小,从超过一半缩到了35%,“这意味着,创新企业正取代大公司,成为新的科技创新龙头,即将成为新的“创富者”。”
在王煜全看来,这个变化源自于1980年开始施行的《拜杜法案》,让政府资助产生的科技专利,可以灵活地向企业转移,并付诸商业化。这些新崛起的科技创新企业大多是企业家直接对接发明人,迅速实现产品转化并快速扩张。
王煜全说,与大多依靠模式创新,需要经历大量同质化竞争厮杀的互联网企业相比,它们更拥有强大的专利壁垒与潜力,投资更加安全,但融资过程也相对更短更隐蔽,外资资本很难及时发现并参与收益最大的早期投资。
“我们不会一家一家地投资单个企业,而是会对各个前沿领域展开筛查,梳理产业趋势与实力分布,再进行产业性、系统性的布局。”何华杰说,“这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投资更安全,更具成长潜力。”
在王煜全看来,海外这些小公司也需要中国制造能力、中国市场,以及中国资本。“中国人并不只是给美国人钱,真正好的科技并不缺投资人,重要的是,它们缺我们的量产制造能力和市场。我们就以我们的制造能力、市场能力、再加上资本能力,结合美国原生科技公司科研能力,参与它们早期发展之中。”
目前,优力瑞投开始推动海外科技创新企业在中国的落地合作,利用中国强大制造能力与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这些企业更快形成市场规模优势,从而实现更丰厚、更安全的资本回报。截至2015年底,他们已经在海外投资超过20家前沿高科技公司,其中已经有公司成功上市,也有多家公司落地中国。
由于受国内居民5万美元外汇额度的限制,这是否会成为障碍?何华杰说:“投资者不需要换汇,前期海银资本做一些提前的布局,申请到了一期有一千万美金的投资额度。我们的合伙投资人额度可以用人民币直接的投资。”
发布会首日,优力瑞投宣布第一期推出“海水淡化”、“民用太空发射”、“3D打印电子电路”、“纳米仿生材料”等众筹项目,覆盖生物医疗、新能源、新材料、可穿戴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