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图书将“逆生长”

作者: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12-16 22:31:43

摘要:“2015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颁奖盛典”日前在京举行,现场揭晓了金融投资奖、企业管理奖、最佳人物传记奖、最佳财经译著奖、最佳互联网金融奖、最具互联网创新思维奖,《大船掉头:电改十八年反思与展望》、《亚当·斯密传》、《新金融,新生态》、《跨界与融合》、《众包与威客》、《世界秩序》等图书获奖。

财经图书将“逆生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cc)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2015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颁奖盛典”日前在京举行,现场揭晓了金融投资奖、企业管理奖、最佳人物传记奖、最佳财经译著奖、最佳互联网金融奖、最具互联网创新思维奖,《大船掉头:电改十八年反思与展望》、《亚当·斯密传》、《新金融,新生态》、《跨界与融合》、《众包与威客》、《世界秩序》等图书获奖。

由专业财经门户网站和讯网主办的“和讯华文财经图书大奖”,自2007年启动以来已历时六届,以公正、公平、严格、独立、客观的原则,从过去一年出版的财经图书中评选出最优秀的财经类图书,希望能够对大众的财经图书阅读起到指导与示范作用,本届评选有数万网友参与网络点击投票。

“中国利率市场化实现后将对投资者的专业知识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投资者要了解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了解各种金融产品以及其衍生品的投资方法。”和讯网副总编辑陈冉表示,这些应该都会对财经类专业书籍产生特别大的需求,以及对财经类专业书籍出版社将来做线下衍生读书活动和投资者教育都会提供非常广阔的空间,股民和基民成长规模和数量级也比以往增加很多。因此他认为财经类图书在未来3到5年至少会迎来黄金增长期。

据了解,中信出版社的机场店从几年前每年亏损上千万现在缩小到百万级的规模,而且成为首先在新三板挂牌的出版机构,其在招股书中提到了未来几年会把一大部分资金用在新的门店的扩张上,未来几年要走到盈利通道上去。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年传统出版业面临互联网的围追堵截,在这种情况下实体书店亏损面大幅度缩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传统出版行业改变了2012年以来经营额连续下滑的局面,实体书店的收入状况有所改观。  

而财经类图书从2014年经历谷底之后开始反弹,今年在各种因素促进下增长迅猛。值得关注的是,增长最快的是个人理财类图书,销量占所有财经图书的40%。

来自当当出版物事业部总经理陈立均的一组数据显示:今年纸质经管类图书销售占比12%,超过去年的10%,投资理财类电子书增速达85%,经济和管理增速约为13%及19%,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股市的巨幅波动。

通过当当网顾客阅读画像,经管类图书购买者多为男性,20到39岁,高学历白领或公务员,多数已婚有孩,中高等收入,其中广东人买书最多。

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蒋艳平介绍,从去年到今年,不管是地面店还是网店,整体财经图书所占比例规模上升幅度虽然不大,但总体上升。地面店中个人理财图书增长比较明显,在网店中上升比较明显的除了个人理财和金融类之外,还有经济管理和考试类图书。她认为,老百姓考虑更多的是未来如何做投资,如何理财,这需要一些专业知识储备。

财经图书市场升温还离不开外部环境因素,蒋艳平分析,国家号召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带动了创业图书的畅销,比如《从0到1》;他们在多年的观测中发现,股市比较热的时候图书也卖得比较好,今年在股市处于上升势头时,很多人去买炒股类的图书;知名企业和知名人士这些年一直是贯穿畅销书的重要板块,比如《万达哲学》《Google》。

财经领域的奠基之作和品牌产品,依然是财经图书中的畅销书,知名经济学家的图书也经久不衰。当出版社有了一本畅销书,本身会把这个品牌扩大,想办法利用这种影响力做出类似品质的一系列图书来带动畅销。像前几年比较畅销的《货币战争》以及今年由于《从0到1》带动的奇点系列图书的畅销。

值得注意的是,众筹、社交和新媒体渠道的出现,在给了传统出版业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会不会让纸质书走向消亡?书问(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温韫辉认为,用户使用习惯正在变化,移动阅读是一个趋势,集中阅读也变成了碎片化的阅读。不过电子书市场并没有取代纸质书,因为其仍然是一种集中阅读的行为。

出版业与资本的对接也是一个业界关注话题,先锋国盛(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公司管理合伙人郭勤贵认为,出版业不仅仅是出书这么简单,上下游整个建立一个生态,这样出版业才有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和想象空间。至于出版业融资渠道,他认为目前有三个方面,当然最好的方式是直接上市和挂牌,通过定增发行新股的方式可以融到资金,构建生态。二是找文化投资基金。三是银行借贷。如果是公益出版可以申请政府相关补贴和基金。

对于未来出版,郭勤贵特别关注到美国的自出版,该自出版网站只有30多名员工,每年可以自己出版几千万字,而且可以连到美国大型图书馆,包括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电子书网站。自出版是一种新的概念,但他在国内只看到了一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