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中国普惠金融应该如何发展?

作者:佚名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12-11 22:56:25

摘要:​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与中央政府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否完美结合产生良好效应?

中国普惠金融应该如何发展?

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与中央政府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否完美结合产生良好效应?在民生银行最近举行的一个研讨会上,中国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林云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胡滨、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理事会联席主席贝多广、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发展规划部总经理龚志坚、小微金融部副总经理陈大鹏、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英勇、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助理付崇等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其核心观点概述如下:

  林云山:发展普惠金融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也是小微企业和社会公众对普遍享受金融服务的热切期盼和现实需求,必将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催化剂和助推器。民生银行将坚持不懈创新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打造“战略引领、跨界互联、聪惠共赢”小微金融服务升级版和“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的金融沃尔玛超市”式的小区金融商业新模式,并将小微和小区金融业务结合,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同时,为积极应对金融行业变革,民生银行实施了“凤凰计划”,通过全面实施大事业部改革和体制机制改革,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全面实现增长方式转型与治理模式变革。

  姚余栋: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直接融资市场不发达,银行业结构由大银行主导,而小微金融则供给不足,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力度不足,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抓住农村金融创新发展面临的新契机,扩展普惠金融新渠道,实现普惠金融广覆盖、可持续,并与传统金融机构协同发展,创造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

  黄震:除传统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业务外,互联网金融正走向普惠金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助力普惠金融发展,关键节点是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普惠金融的金融生态和产业支撑体系,加强普惠金融教育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完善普惠金融发展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普惠金融未来发展之路是从技术创新扩展到制度创新,并要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

  胡滨:普惠金融是一种金融发展理念,应分类明确普惠金融监管对象,重点从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激励传统金融机构开展普惠业务、建立有效金融消费者保护框架、构建科学的普惠金融监管指标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五方面入手创设监管政策。

   贝多广:普惠金融将成为推动我国未来5至10年经济转型的国家发展战略,要发展好的市场经济就要高度重视企业家精神、创业和创新环境。普惠金融是全球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核心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是用技术创新打通“最后一公里”。

  黄剑辉:社区金融是发达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选择,也将成为我国普惠金融的蓝海新战略和新模式,是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重要趋势和中小型商业银行打造特色银行的重要方向,可成为大型商业银行利润的增长点。发展普惠金融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特色化定位、融资+融智相结合”,创新服务新模式,打造中国版金融“沃尔玛”,为客户提供可信赖的“金融管家式”服务。

  龚志坚:民生银行正在实施的旨在应对利率市场化等金融变革的“凤凰计划”包括39个转型项目,该计划将通过全面转型变革,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民生银行,全面构建新版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陈大鹏:民生银行创新大数定律、收益覆盖风险、专业化团队、模块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批量化开发、综合化服务等小微金融服务七大核心理念,创新建立了“商圈-供应链-合作平台”服务模式。未来将继续发挥民新指数的经济晴雨表作用,打造“互联网+O2O”小微金融生态,实现微贷自动审批、数据精准营销和健康持续发展。

  英勇:大众金融服务需求广泛,普惠金融发展空间巨大。未来民生银行小区金融将以社区优质客户群需求为导向,以国内领先的标准化连锁社区店体系为中心,建立维护长期客户群信任关系,打造好邻居式家庭综合财富管理服务体系,线上线下多渠道协同,平台合作,提高金融和非金融收入,实现平台和股权价值。

   付崇:民生银行是首家推出P2P交易资金托管系统的银行,正在打造的资产托管2.0版具备余额理财、智能路由、资产推荐等功能,并正探索众筹平台资金托管模式,开发跨平台清算功能,构建“托管+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本文内容由民生银行研究院提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