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6.5%的GDP是一粒定心丸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11-04 23:27:21

摘要:今天“十三五”规划解读中明确了未来6.5%的底线就是一颗定心丸。“定底线避免了预期混乱与政策频繁波动,是保增长与促改革的两全之策。”这是去年瑞穗证劵经济学家沈建光说的话,他当时问:GDP底线定在6.7%又何妨?今天,我想说,6.5%又何妨?一样是中高速的增长。

6.5%的GDP是一粒定心丸

华夏时报编委 程凯

所有搞经济的人,企业家、投资人、经济专家还包括财经记者们,都是一辈子和宏观经济数据和指标预测打交道的人。所谓的企业家精神就来源于此,他们要和风险、不确定性打交道,一笔投资下去,几年才出得来效果,如果不对未来乐观,还搞什么实业,折腾什么投资呢?

企业家不投资,就提供不了足够的就业,就会有该工作想工作的人找不到工作,就会有劳动力的浪费,也就是所谓的一个国家潜在经济增长力的浪费,所以在经济这件事上,盲目乐观自然出问题,但悲观却是一点都要不得的。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十三五”规划建议说明时,无比明确地给“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定位至少也要达到6.5%,无疑就是中国经济的一粒定心丸。定底线为6.5%,有两点原因:一个是必要性,一个是可行性。

必要性是因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可行性是“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年均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7%。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今后要保持7%左右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

好了,这些事都清清楚楚的了,我今天想提的事情是,就在一年前,我在“地平线”专栏中反反复复给大家分析了几次GDP的底线到底在哪里。现在看,7%左右的结论偏差不大,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必须在未来5年之内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理由,也和上面的两点原因分毫不差。

在去年10月9日、10月11日和10月18日,我分别给大家分享了《猜猜GDP的底线在哪里》、《GDP误读是如何发生的》、《GDP底线再猜想》,基本上按照贝叶斯定律的预测方法,“先找到一个起点,然后再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证据来不断修正原始的预测,慢慢地接近真相”。

而我找到的起点就是十八大提出来的“2020年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要不要实现?如果要实现,就必须折算出一个年均增长率的底线来。也就在当时,综合一些严肃的官方话语,7%左右的增长是可以预计的,而我当时以为的底线应该是6.7%。

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当时说,在“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仍然要保持在7%-8%之间,这是解决每年劳动力市场新增一千万人就业的必要条件。而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说,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就“需要2011年至2020年年均实际增长7.2%。由于2011年至2013年分别增长9.3%、7.7%和7.7%,则2014年至2020年GDP仅需年均实际增长6.7%,即可实现翻一番目标”。

现在我们要的是从2016年到2020年这5年的年均GDP增长底线,我们得到的答案是6.5%。

另外一点是年均6.5%的可能性,一年前,我的想法也是这样,“(7%左右增长的)这个底线如此重要,是因为只有正确地评估了中国经济体的潜在增长力,我们才可以有一个标准来制定一个底线,让经济增长不至于浪费潜力,也不至于过于刺激以至于伤害了今后持续增长的能力”。

其实,尽管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不断,但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中国完全是有在未来5年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可能的,惟一的变数还是外贸,如果外贸还是那么差,我们的底线就只能是6.5%,如果外贸能够在未来5年中转暖,中国经济就有可能实现7.5%左右的增长能力。

为什么我们在去年就乐此不疲地反反复复地预测经济增长可能性,分析和研究政府决策者心中GDP底线,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为了消除经济行为中的不确定性,这一个不确定性企业家需要消除,投资人也需要明确。

今天“十三五”规划解读中明确了未来6.5%的底线就是一颗定心丸。“定底线避免了预期混乱与政策频繁波动,是保增长与促改革的两全之策。”这是去年瑞穗证劵经济学家沈建光说的话,他当时问:GDP底线定在6.7%又何妨?今天,我想说,6.5%又何妨?一样是中高速的增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