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央行的苦衷你懂不懂?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10-28 23:16:58

摘要:央行在双降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以“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的形式,非常严肃地表态,“双降不是搞QE”。

央行的苦衷你懂不懂?

央行上周五很突然地降息降准了,恰逢霜降节气,又因之前股市大跌日出了一个等待“霜降”或说“双降”的段子,这一次的双降就被戏称为“霜降”了。

说突然并不突然,市场一直预期双降或者说至少是降准,说不突然也突然,市场拿不准哪一天会降息降准。我想说,其实没有人真认为央行双降很突然,只不过遇到“霜降”才巧合。那么好了,既然双降合理,意外的事情出现了,双降后央行干吗急匆匆表个态呢?

央行在双降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就以“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的形式,非常严肃地表态,“双降不是搞QE”。

我的第一反应,这真是一个叫人啼笑皆非的表态,和说“一只猫不是一只老虎”差不太多。所以我说哪国的央行也不好干,美联储为了加息不加息和市场玩“猜心”游戏,中国央行为了说明降息降准不是QE还得专门“答记者问”。

央行是部委中技术最专业的部门之一,央行讲话的对象也应该是专业人士,既然对象是专业人士,央行就没有跑出来解释“双降不是搞QE”的必要。而央行如此公开出来表态,要么说明中国的市场人士太不专业,要么就说明央行的确是“央妈”,恨不得把市场照顾个无微不至。

央行的苦衷你到底懂不懂?不懂就好好研究,别浪费了它一番苦心。既然央行的话已经说出来了,我们就一字一句把字里行间的意思搞明白了。

我觉得,央行有关负责人针对降息降准的解读堪称央行货币政策的超简版教科书,读懂了这本书,你就能知道对最基本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的政策到底是根据什么制定出来的。

先看降息,“从降息来看,主要是9月份整体物价走低,需要通过适当下调名义利率来使实际利率回归合理水平,促进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大家已经看到,9月份CPI同比上涨1.6%,比8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而且对基准利率的调整除了主要观察CPI的变化外,也要适当参考GDP平减指数等其他物价指数的变化。统计数据显示,GDP平减指数比CPI更低,前三季度GDP平减指数为-0.3%。此外9月份PPI更是同比下降5.9%,已连续43个月为负。”

现在非常清楚了,不管央行降息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降息不降息是有指标依据的,那就是整体物价水平,包括CPI、PPI和GDP平减指数的考虑,在以上描述中,这三个指数到底如何考量,央行都描述得清清楚楚了,你可按图索骥。

再看降准,“主要是应对外汇占款减少所产生的流动性缺口,满足经济增长对流动性的正常需要……此外,10月份税款集中入库减少了流动性。因此,当前需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一些流动性,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这样央行降准不降准的依据也清楚了,主要看的是市场上实际的流动性,而央行还很坦白地告诉我们了,前些年到现在,影响流动性和准备金率调控最大的变数还在外汇占款,“前些年我国外汇大量流入,外汇占款增加很多,导致流动性供应过剩,所以当时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加以对冲。目前外汇形势发生变化,前几个月外汇占款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未来影响外汇占款变化的因素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随着经济规模的增长,对流动性的需求也会增加。”

最后再来看央行对QE的解释,虽然稍微专业的人都知道降息降准跟QE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央行还是告诉了我们到底什么是QE。

“实施QE的背景是名义政策利率已经触及‘零’下界,难以再通过常规的降息方式来使实际利率下降和增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才不得不采取直接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非常规办法来支持经济,购买一定数量的特定资产(如某些债券),所以才被称为‘量化’宽松。”

懂了吧,降息降准搞不定才去搞QE,降息降准也都不直接扩大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当然就不属于非常规的QE。为什么央行还非要站出来解释一番根本不需要解释的事呢?

还记得国庆长假刚过央行在其官网发布的公告吧,将在9省市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结果这一措施也是被冠上了“中国曲线版的量化宽松”的帽子。这一次央行学乖了,先给你上课,你就别再幼稚了。(华夏时报编委 程凯)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