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古树谁为谁让路? 西安千棵梧桐移栽争议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刘敏 西安报道
为城建工程而大规模移栽高树龄梧桐树再次引发公众的环保争议,这次是在西安。今年11月西安地铁5号线将开工建设,一个多月来,围绕沿线千棵栽种于上世纪50年代的法国梧桐将遭迁移而引发的争议持续升温,至今已形成了一批主要由当地网民组成的“护桐团”。
2011年,南京也曾发生类似的梧桐树事件,当时南京市政府为建设南京地铁3号线,将主城区内的大量老梧桐移栽,因之前南京地铁2号线移栽后的树木的存活率仅有18%,因而引发市民发起保护梧桐的绿丝带活动,十余天内引发新闻报道近1400篇,成为当年全国十大环保事件之一。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此次西安为修地铁而要移栽的大树预计约1800棵,远超当年南京事件的600多棵,其中西安友谊路全段1025棵老法国梧桐中的绝大部分均是迁移对象。
西安友谊路全长7公路,因纪念上世纪五十年代中苏友谊而得名,东起西安交通大学,西至西北工业大学,曾因法桐繁盛而被誉为西安最美林荫路。西安市民老刘对记者回忆,自己1963年考上西北工业大学,当年路边的梧桐树已经有碗口粗,夏天炎炎烈日,但走在友谊路上相比却非常舒适,“整条路大树间隔就6、7米,像这样的西安也就这么一条,如果就这么消失了我是有些想不通”,老刘称。
据悉,今年9月初,西安市地铁办曾召开过专家论证会,明确提出“既要保障地铁5号线正常开工,又要最大限度保护城市树木、绿地。能不移就不移,能少移就少移”。近一个月来,西安市委召开的两次常委会上也都讨论过因5号地铁修建而导致的大树迁移问题,后提出的相关解决方案包括:将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提高移栽大树成活率,将选择秋、冬季或明年春季适合移栽的季节实施迁移;迁移走的树木计划全部植至专门的苗圃里面寄植,对迁移大树统一编号、建档,并公布迁移去向,主动接受市民监督,确保树木迁移后得到有效养护管理与恢复;地铁5号线建成后,将根据已设计论证的绿化恢复方案全面实施绿化恢复工作等。
但公众对此的争议仍然很大,“移植走的大树想要回来,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因为大树有着它自己的生命周期,反复移植造成的伤害更大,其次,是因为道路以及地下结构发生了变化,很难得以移植回来”,西安市民聂海峰这样表示其担忧。
据了解,福州鼓屏路是“福州最美丽的林荫大道”之一,自2012年四月施工以来,受拆迁进度、管线迁改、交通疏解、文物挖掘等因素影响,工期一再顺延,直到今年10月,施工围挡才基本拆除,可是如今这条林荫大道已经“消失”。
事实上,在建设地铁的过程中,国内许多城市都存在和西安一样的问题。当年南京梧桐树事件之后,南京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古树名木及行道大树保护的意见》,承诺市政建设“原则上工程让树,不得砍树”,此后,让路给绿,让路给树,让路给文化遗产成为大多数城市在市政建设过程中遵循的原则。今年年初,湖北省武汉市在建设地铁3号线、6号线的过程中,就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移湖推绿问题,请全体市民投票表态,深受市民的理解和好评。
而此次西安梧桐树迁移风波中,最为公众诟病的还包括没有就如此大规模的大树迁移进行全体市民投票表态以及听证决策程序的不透明。“在建设中一面砍伐长大成荫的街景树木,一面又花费巨资购买古树搞绿化,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一位西安市民在网上发文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