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10月登陆港股 中再上市“七年之痒”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琪 北京报道
曾多次传出消息的中再集团整体上市终于迎来实质性的一步。
港交所资料显示,中再集团已于7月31日呈交聆讯资料,这意味着中国内地目前唯一的本土再保险集团即将赴港上市。
从2008年提出上市口号至今,时隔7年后,经过金融危机及中国保险行业发展的低谷期,中再集团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然大不相同,这对即将成为港股唯一大型再保险公司的中再又将意味着什么?
最快10月上市
今年初,传来中再集团原计划今年上半年完成上市计划延后的消息。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中再集团开始走承销商的选聘程序,而当时就预计会在今年第四季度赴港完成H股上市计划,A股今年上市的可能性较小。这显然与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2015陆家嘴论坛上提到的年内要推动一家保险公司上市的目标一致。
有接近交易的人士称,中再集团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了IPO初步申请,询价环节也在本月内完成,最快能在9月中旬聆讯,10月前定下招股价范围,而最终完成上市最快为10月,最晚为今年12月,集资额可能超过20亿美元。
H股保险板块中,自中国人保集团2012年底登陆后,也没有再添新股,目前看来这种状况将在今年四季度打破。
根据上市申请材料,中再集团此次上市共有3家联席保荐人,分别为中金香港、汇丰以及瑞银。不过,在初步招股书中,并未披露此次IPO预计发行的股本数量、发行价格以及预期时间表等关键性指标。
早在去年中再启动H股IPO计划时,市场就传出公司有望募到156亿港元,依据目前净资产情况,有市场人士预计H股定价为3.29港元。
为何中再决定先在港股IPO?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国资背景的中再而言,避开波动较大、IPO周期较长且融资规模小的A股市场确实是当下更合适的选择。
7月以来,港股成交量持续萎缩,但同时内地企业却明显加快了赴港上市步伐。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7月中企IPO融资前10位集中于港交所,占据中企融资前10位的90.0%。
“作为投资标的,再保险公司有一定的稀缺性,在内地是唯一一家,在港股保险板块也将是唯一的,这对投资者还是有一定吸引力。只是现在市场不太好,可能定价会受到一些影响。”一位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中再集团由财政部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注册资本为364.08亿元,其中,财政部持有15.09%的股份,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84.91%的股份。
此次中再集团上市申请材料则明确表示,社保基金将持有中再集团H股,财政部及中央汇金将向社保基金划拨10%的内资股,等中再集团上市后,这部分内资股转换为H股。
因此,有市场人士认为,作为纯国资控股的再保险集团,中再香港融资用不着海外战投参与配售了,并且预计与保险公司上市之前都大张旗鼓、全球路演不同,中再集团本次H股募集资金量也不会很大。
A.M.Best的数据显示,以2013年再保险保费规模计算,中再集团是亚洲最大、全球第八大再保险集团。公司主要经营四大业务,分别为财产再保险、人身再保险、财产险直保及资产管理业务,公司客户覆盖率达到93%,涵盖中国的65家财险直保公司和70家人身险直保公司。
7年上市梦
从去年开始,中再集团将重启上市的消息就频繁传出。实际上,中再集团为冲击资本市场已经酝酿了7年之久。
早在2008年,中再集团就提出上市计划,并在2007年开始进行股改,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上市计划一度搁浅。
不过,在经历了2008年之后3年的艰难发展后,中再的经营逐渐步入快车道。从2011年起,中再集团保持了3年的利润稳定增长,也迎来了重启上市的希望。
作为市场上唯一一家本土的再保险行业公司,以2013年分保口径统计,公司在中国境内的再保险市场占有率约40%,令公司的盈利能力逐年改善。
根据中再披露,公司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3.7%,从2012年的23.18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4.76亿元;总资产从2012年底的1480.29亿元增加到2014年底的1896.7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3.2%;总保费收入从2012年的592.9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737.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1.5%。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从2011年起,中再提出了国际化战略目标。2011年,中再集团董事长李培育撰文提出把实施国际化战略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争到2015年,使国际业务综合竞争能力达到中等规模的国际再保险公司水平。
不过,在业内普遍看来,中再需要尽快完成IPO的原因,一个是因为中再制订国际化布局的计划需要更多的资本补充,另一个则是因为中再也面临着国内再保险主体扩容的竞争压力。
2014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中明确,增加再保险市场主体,发展区域性再保险中心。“这意味着中国再保险市场继入世逐步取消法定分保之后,将迎来以对内资放开为标志的新一轮开放。”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指出。
据悉,目前不仅有德国安联等外资保险巨头有意在中国申请再保险牌照,今年以来也传出了深圳市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腾邦国际等7家公司宣布将联手发起设立“前海再保险公司”,以及泛海拟投资再保险行业的消息。
“要落实国际化战略,在与外资竞争中保持地位,中再肯定需要上市。”上述券商分析师坦言。
而平安证券研报也称,国内中再集团受资产规模限制,抵御重大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差。2013年底中国财产再保险和中国人寿再保险的注册资本分别为95.32亿和67.2亿元人民币,这与承担的风险水平很不适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