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杠杆牛”羊年劫

作者:郑桂兰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7-17 21:40:22

摘要:自6月15日上证指数走出阶段高点以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指数下跌了26.6%,其间最深跌幅达到34.86%。

“杠杆牛”羊年劫

  ■郑桂兰

  上半年的股市本来是沉浸在“杠杆牛”的喜人气氛中的,但仅用了1个月,A股就成了“闪电熊”。自6月15日上证指数走出阶段高点以来,一个月的时间里,指数下跌了26.6%,其间最深跌幅达到34.86%。

  股市下跌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快速下跌,千股跌停令卖出困难,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股市流动性危机。A股还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挤兑”,踩踏平仓可谓血流成河。正是流动性危机触发了前所未有的救市力度,而非股市大幅下跌。

  是什么造成了股市踩踏?就是杠杆,即融资炒股。早有人预测过,杠杆牛涨起来快得喜人,跌起来会死得很难看。也就是说,“杠杆牛”背后本来就藏着“闪电熊”。

  在遭遇了股市急跌的痛苦之后,我们不禁要问,杠杆错了吗?融资炒股该怎么规范才能避免危机再现?

  场外场内一起加杠杆

  什么是杠杆?通俗来说就是借钱炒股。事实上,借钱炒股不是这轮牛市才有的,原来股市好的时候,配资公司就存在了。这类公司通过线下手段缓慢找客户,规模发展的都不大,速度也不快。除了这种民间配资公司,还有就是股民自己找的融资方法,比如向亲朋好友拆借,比如抵押房产,比如信用消费借贷等。

  这两种场外的融资炒股形式由来已久,但在此轮行情下,融资规模明显放大。先说配资公司,由于网络金融的提出和发展,不少配资公司借助网络平台,以P2P面孔出现,打通了资金来源和客户来源,经营规模扩展较快。

  “以前配资公司找客户都靠盲目打电话,准确率很低,同时也没见谁敢公开宣传招揽客户。这波行情下,以网络为平台,找客户变得相对容易,同时不少公司都在公开介绍自己的业务,招揽资金方和客户方。”一位业界人士如是说。

  另外,个人的融资相比于几年前也变得容易,房产抵押贷款出现的比较早也比较常见,而对个人的消费信用贷款是近几年才发展壮大的银行业务。也就是说个人融资环境比几年前有所发展,个人融资变得相对容易。

  除了上述两种融资炒股的形式之外,最主要的场外融资炒股力量是来自于伞形信托这个产品。信托公司和银行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创新型的伞形信托产品形成风险级和稳定收益级资金组合,打通了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伞形信托和配资炒股所依托的技术手段变得几乎完美实用,这加速了场外融资炒股的发展。随着股市的大跌,上市公司恒生电子的HOMS产品浮出水面,这款产品被广泛用于场外配资业务中。俗话说砍柴需要锋利的刀,该系统在融资炒股中扮演着“锋利的刀”的角色。

  场外融资炒股的规模没有官方统计,业界普遍预计至少不低于场内融资规模。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场内场外的融资规模在3.3万亿左右。

  除了上述凶猛的场外融资发展规模之外,场内融资炒股的规模亦发展迅速,这可以从每个交易日都公布的两融余额中明确地看到其发展路径。两融余额包括融资余额和融券余额,但现阶段融券业务规模非常小,占两融余额的比例不足1%,这就意味着两融余额基本就是场内融资的规模。

  杠杆错了吗

  上证指数自年初的3350点最高涨到5178点,之后跌至3800点附近。与之对应的融资融券余额也从年初的1万亿最高涨到了2.2万亿,之后迅速下跌至1.4万亿企稳。根据两融数据,余额首次登上1.4万亿是在3月24日。这个数据增长到6月18日的2.2万亿几乎是用了3个月,然而从2.2万亿跌到7月9日的1.4万亿还不到1个月。

  从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融迅速上涨背后是更加迅猛的下跌,这与行情的发展轨迹是一致的。加杠杆之后对应的是急速下跌的踩踏风险。股市下跌后,融资盘带有强制平仓条件设置,如遇快速下跌,则迅速触发各种平仓线,挤压出更多被动卖出盘,卖出“挤兑”变得更加拥挤,连锁反应一键启动,系统风险一触即发。

  A股第一次经历杠杆牛,也第一次经历集中去杠杆的凶险。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报告,融资炒股的余额中银行理财资金约有1.6万亿左右,约占股市场内外配资总额的一半。在1.6万亿银行理财融资资金中,场内融资约1万亿,其中两融融资8000亿,收益互换2000亿;场外融资约6000亿。

  另外,股权质押项目吸收的银行理财资金约5000亿,不属于配资。但股价大幅下跌时期同样存在较大风险。总结来看,与股市融资相关的银行理财规模总额估计在2.1万亿左右,相当于银行理财总规模的10%左右。

  根据上述数据,场内融资来自银行理财的约有1万亿,那么另外1万亿是来自券商。同时股权质押项目中的现金也部分来自券商。于是,股灾之下,券商的流动资金危机也裸露在外。

  为了避免券商、银行出现行业性风险,救市措施一波接着一波。救市投入的资金规模也是空前的,具体路线是通过证金公司与流动性的终极提供者央行打通。证金公司向证券公司提供股票质押以提供流动资金。同时,申购基金避免基金赎回的被动卖出进一步涌现。

  终于,一连串的救市措施于7月9日初步见到效果,千股跌停打开,流动性危机初步缓解。这之后我们不禁要问,杠杆到底错了吗?

  答案是,杠杆本身没有错,但用各种方式加大杠杆倍数肯定是错了。即便股市暂时企稳也必须面临去杠杆的过程。

  经过暴跌之后,场外配资规模迅速下降,3至5倍杠杆的操作者大部分触及平仓。配资的业务规模已经显著降低,同时证监会也抓住了场外配资的关键节点:恒生电子于7月16日公告称关闭HOMS配资接口,不再新开,已有的不再加规模。场内方面,融资余额已经下降了8000多亿元。

  场外配资掐死接入口,场内两融几经监管已经比较规范,应该说A股的去杠杆已经显示出了阶段性效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