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报告直指监管不到位 土地出让金“漏洞”曝光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土地出让收支问题再遭曝光。
审计署6月28日公布的土地出让收支审计报告显示,此次审计查出包括少征、虚增、违规支出、少支付补偿、套取骗取补偿等土地出让收支问题资金约1.3万亿元;其中,少征3600多亿元、虚增1400多亿元、违规支出7800多亿元,有的地方减免或返还土地出让收入7200多亿元……
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土地出让的违法与违规很可能与腐败相关。“涉土腐败的高发频发暴露了政府在土地监管方面的漏洞。”6月30日,上海城市经济学会高级经济师顾海波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现行的监管体制追责很难,“年年有问题,年年查,就是少见动真格的”。
腐败链条
“我家老房子被开发商开发成龙凤祥园项目,未办理任何手续就拆迁、开工、预售,现已成烂尾,施工方拿不到工钱,两年了拆迁户都拿不到应续的房租费。”6月30日,河北省廊坊永清县姜屯村东村民吕依锦告诉本报记者,与她一样,在拆迁中先拿地、强拆占,再盖房预售,回款后再统一搞招拍挂出让的土地项目,在她的周边村子还有多个。
像这样因土地引发的问题在全国屡禁不止。
“审计署公布的土地出让金问题资金1.3万亿,事实恐怕没这么保守。”顾海波认为,因土地出让金产生的问题有很多:一、出让金进出都不透明;二、出让金还地方债;三、以地生财,机构臃肿,卖地政府应运而生;四、成腐败、渎职重灾区,必须零容忍,而非走过场;五、更危险的是以房为纲一俊遮百丑,掩盖经济失衡、土地资源枯竭和浪费、房地产泡沫和银行潜在坏账、百姓购买力断裂等隐患。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6月30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少征、减免土地出让金,成为各地的通病。财政部3月24日公布的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支情况显示,去年全国就存在少征、缓征、减免和返还土地出让金行为,当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4.29万亿元,同比增长3.1%。
记者梳理也发现,土地出让金少征、减免、“欠账”等问题,在近年来审计署审计报告中已有体现。如2010年的土地出让审计报告披露,在审计的13个市地州中,少征、欠征土地出让金总额达350多亿元;2013年对全国48个城市的审计督察发现,46个城市存在违规少征、欠征或擅自减免土地出让金等问题,其中欠缴492亿元。
比数据直观得多的是现实鲜活的实例。
3月10日,武汉市新洲区原区委书记王世益滥用职权、受贿案,涉及违规减免土地出让金;4月9日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的贵州省委原常委廖少华涉嫌插手土地出让金减免,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310多万元;四川省成都市政协原副主席周学文因在土地出让等方面为他人牟取利益而被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宋勇帮助开发商低价拿地、免缴土地出让金,形成灰色利益链。
这其实是一条地方官员和部分开发商都牵扯其中的利益链。宋清辉表示,地方政府任性减免或少征土地出让金,反映出土地出让金收支缺乏公开透明的监督管理机制,土地出让金怎么缴,怎么减免全凭领导一句话,“收多少怎么用,只有一把手和具体经办人说得清楚。”
“每年开地方两会,针对上千亿元的土地出让金管理情况,政府都没有公开说明。”6月30日,四川省某市一位官员向记者坦言,最多只在财政预算中有个笼统数据。不仅如此,审计署也只在2008年和2010年公布过部分地区土地出让金的审计结果,直到今年6月28日才再次公布全国土地出让金的审计信息。
监管缺位
全国的土地出让金到底有多少?国土部公布的数据是19.4万多亿元(从2001年至2014年)。这近20万亿元的土地出让金用在哪儿了?官方的回应总是模棱两可。
“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土地出让金监管问责机制迫在眉睫,这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宋清辉说,很多地方土地出让金成了任由政府宰割的羔羊,挪用现象频发。
相比此前的审计报告,此次审计署发布的审计报告用词十分严厉,涉及到违规批地征地、少征甚至不征,违规使用土地出让金、征地补偿政策未落实等现象,处罚力度依然不够。据悉,从2014年8月开始,审计署对2008年至2013年期间的土地出让收支、土地供应、耕地保护等展开全国性审计,而地方15万亿元(不包括2014年的4万多亿)的土地出让金,更是审计重点。
“审计在去年10月就已完成了,但因为审计结果远超预期并未立即公布。”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土部内部人士称,之所以迟迟不公布,则是因为在土地出让金的收支管理、使用等方面发现的违规问题或与地方一把手有关。
让顾海波担心的是,土地引发的楼市风险远比股市大,楼市大起大落,房地产泡沫破裂则会导致经济危机,“土地出让金之所以问题频发,是因为它是各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主要来源”。
“此前查出此类问题,相关官员多被约谈和督促整改,受到处理的官员违规成本相对较低,企业长期欠缴也有恃无恐。”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对记者说。上述国土部内部人士也承认,地方土地从一级开发、收储、出让、抵押融资等环节的收支情况基本都处于“半封闭”状态,并不完全透明。
全国的情况大同小异。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中国有预算内外资金之分,土地出让金作为地方政府预算外资金而游离于监督之外。
“按照2014年通过的《新预算法》规定,政府的所有收入都要纳入公共预算当中,这也是首次通过法律明确政府的全部收入都要上缴国库。”施正文说,问题的关键还要看今后如何落实《新预算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