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保险投资基金输血实体经济 3000亿险资“长钱长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叶琪 北京报道
万亿险资迎来了一条通往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新通道。
6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和商业可持续原则,设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规模为3000亿元。
该基金主要向保险机构募集,并以股权、债权方式开展直接投资或作为母基金投入国内外各类投资基金,主要投向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设施等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等。
“用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打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新引擎。”这是设立保险投资基金的初衷,而在业内看来,具有长期投资独特优势的保险资金通过保险投资基金与国家长线投资项目对接,这无疑是国家与行业的双赢,甚至有评论人士称之为是“侠之大者、为国接盘”的保险版。
3000亿“活水”的优势
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仍是当前困扰实体经济的一个难题。央行今年一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3月份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56%,尽管同比回落0.6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5.65%的工业企业利润率。
而另一方面,未来一段较长时期,资本密集型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规模依然巨大,均对中长期投资资金的需求很大。例如有机构调研报告显示,“一带一路”亚洲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需8000亿美元。在单一的投融资模式难以满足项目建设需求的时候,如何破解资金难题?
“设立中国保险投资基金是保险业积极主动作为,创新保险资金运用形式,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既符合保险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股活水’。”6月26日,保监会主席助理梁涛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
而要成为这样一股活水,显然与保险资金投资期限长和追求绝对收益的特性有关。梁涛对此称,长期性的特点决定了保险资金更偏好于长期投资,而长期投资往往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的波动,适合对接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期长的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稳定性这个特征决定了保险资金不去追逐高风险的、高回报的项目,而是注重选择一些流动性好、安全性好、收益性好的项目。
事实上,近年来保险业对基建的参与一直维持着较高增速。数据显示,2014年保险公司共发起基础设施投资计划1.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6.8%,主要投资项目有中石油西气东输项目、南水北调工程、京沪高铁等国家重大工程及城市轨道交通、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等重大民生工程,如其中就有1072.5亿元投资用于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
根据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的测算,去年底,4家上市险企债权投资计划规模约为3000 亿元,在投资资产中占比5%-7%,预期收益率在5.5%-6.5%。这意味着,以3000亿元保险投资基金平均收益率6%来计算,即使与6.56%的加权平均利率相比,都可以为企业节省15亿元融资成本。
不过,记者也从业内了解到,由于股权投资权益保障机制难以落实,保险机构此前参与的一些重大项目的投资也不完全令人满意,如京沪高铁项目就因为治理结构、关联交易、核心资产划分等问题影响了保险机构的投资热情。
“在参与过程中我们也感到,单个企业和大基础设施项目对接的话,也存在协调难度比较大,以及专业化管理团队比较分散的问题。” 梁涛也谈到了设立保险投资基金的初衷。
据悉,由于该投资基金采取有限合伙制,它与公司制不同,各个保险机构不需要将认缴资金事先一次到位,而是遇到合适的项目后,再根据普通合伙人要求和项目投资进展实际情况出资。梁涛对此解释称,保险企业的资金都是有成本的,这样可以节约资金成本,对保险企业的压力是比较小的,同时也有利于发挥专业团队的作用。
受益长期限和利差
硬币的另一面,是保险资金也必须寻找新的长期抗通胀的投资标的。
对于目前险资所处投资环境的变化,人保资管研究员魏瑄坦言:“近年来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使全球保险资金风险偏好有所下降,然而低利率环境的延续给多数具有绝对收益要求的保险资金带来了明显的投资压力。另一方面,私人养老金的大部分负债是与通胀相关的,而与之相匹配的低风险抗通胀投资标的,如通胀保护债券,即使在发达国家供给也较为有限。随着私人养老金的快速增长,这种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而基础设施资产的独特优势正是在于长期限和利差。“基础设施资产较传统投资级固定收益资产往往具有利差,这主要来自于流动性、信用质量、信息不对称等。” 魏瑄表示。
由于保险投资基金投向基本与此前险企债权/股权计划投资方向吻合,刘俊预期,3000 亿元新增投资规模意味着险资股权债权投资规模扩容27%左右,债权股权计划期限在5-10 年左右,收益率会高于同期限银行存款和债券类资产收益率。
并且,他还指出当前陡峭化的利率曲线结构利好险资在该投资领域的运用。“持续宽松的货币环境降低了短端利率,但长端利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当前10 年期国债、次级债和企业债收益率分别为3.6%、5.4%和6.3%,利率曲线明显陡峭化,期限溢价大幅提升。险资作为市场上最重要的长期限资金,极大受益于期限溢价提升。”
记者了解到,作为基础设施领域最主要的投资者之一,近年来保险资金参与的方式多为债权计划,不过近来以创新性的股权投资基金模式来参与的也开始逐渐增多。“债权形式有利于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特征匹配,而股权形式则能够更好地适应利率和通胀变动。” 魏瑄认为,债权计划和信托计划收益率稳定,广泛适合各类保险资金,但对于成长型投资者和大规模资金,产品的局限性便凸显出来,而从国外经验看,未上市股权投资仍是基础设施领域最主要的投资方式。
据梁涛介绍,保险投资基金将依据合伙企业法设立,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有限合伙企业,是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普通合伙人,保险公司等机构担任有限合伙人。基金按照市场化方式募集,聘请专业管理团队进行管理,选择多元化退出方式,提高投资效率和创新能力。基金预计规模为3000亿元,分期募集,首期规模为1000亿元。
一位保险资管风控合规部人士对记者坦言,尽管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凸显,但投资棚户区改造、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设施等这类项目的信用风险并不大,并且该基金是统筹行业力量来对接重大项目,还可以进一步平滑投资风险。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