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郊区管理部 创新致富 助力三农腾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简宁 北京报道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等,这为商业银行提升“三农”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2009年1月,北京银行郊区管理部挂牌成立。6年来,郊区管理部以“服务郊区 做大做强郊区业务”为宗旨,积极探索北京郊区发展之道,通过大量金融创新,为“三农”经济腾飞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北京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将宝贵的金融资源投向首都建设最需要的领域,不仅在同行业中率先迈开了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服务网点逐渐在京郊区县铺设开来,而且推出了以“富民直通车”为代表的郊区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创建了北京市首家“富民直通车”自助金融一站式服务区,让农民们的致富之路向前迈进一大步。
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郊区管理部资产规模超过800亿元,存款规模达到648亿元,较2009年成立之初增长529亿元,贷款规模达到493亿元,较成立之初增长389亿元。累计向郊区投放贷款近1326.7亿元,为2500多家中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发放涉农贷款超过265亿元,服务居民、农民超过855万人次。郊区管理部辖内网点由13家增长到35家,员工人数由170人增加至近900人。
战略布局:支持镇域金融发展
以服务三农为目标,北京银行深入整合金融资源,在模式探索、产品开发、渠道建设等方面不断迈出创新步伐,持续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早在2003年,北京银行就开始在昌平区、顺义区、通州区等地陆续设立综合服务网点,有序发展组织基础,直至今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10个郊区县全覆盖金融服务网络体系。
2009年1月10日,北京银行开创先河成立郊区管理部。目前管理部有近40家综合型服务网点提供基础支撑、有近900名工作人员提供贴心服务,实现农村金融、绿色金融、新型城镇化建设金融和园区金融等的广度开拓与深度发展。
一名郊区管理部的“元老”张先生向记者表示,他们经常向后入行的小员工们讲述这样的画面:筹建中的管理部起步的艰难超乎想象,郊区网点虽然只有13家,但都在北京六环以外,六环全长192公里,如果上午在密云古北口镇做农户贷款项目,下午再去房山区政府谈银政合作,这一趟就已经超过了一个六环的长度。
面对10个远郊区县,郊区管理部进一步实施“订制式”金融服务,通过对10个远郊区县,上百个乡镇,几百个村的深入调研,了解到各郊区县不同的区域文化,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对每一份“订单”都全力以赴地服务。
据记者采访进一步了解,2009年7月,郊区管理部推出了“5+5行动计划”,旨在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工作力度,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通过为京郊农民办理50万张专用银行卡“京卡富民卡”、发放50亿元支农小额贷款扶持农村地区劳动力自主创业、增收致富,郊区管理部为部分远郊区县的农民设立流动服务车等多项新举措,满足农民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并使农民从便利的金融服务中直接受益。
2012年末,以京郊地区金融服务空白村与郊区管理部镇域经济金融服务平台的签约镇为主要目标,郊区管理部在200个村域完成200台助农取款终端的布放工作,提供小额取款、生活缴费等便民服务,极大地缓解了京郊偏远地区农户“取款难、路程远、手续繁”的现实难题,进一步满足了农村地区的基本金融需求,为下一步深入创新发展农村金融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渠道基础。
此外,在2012年8月,为打造“一镇一特色”,郊区管理部还针对10个区县差异化的经济特点,有效承接“一区一体系”和“一村一亮点”的重要支撑与过渡,集成创新富民发展的金融服务理念,推出金融特色服务方案和支持镇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探索创新:农民致富先行
“三农”金融创新是难点,也始终是郊区管理部关注与研究的焦点。为此,郊区管理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深耕“三农”工作,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改善农村民生、发展农村金融提供长期性、实效性及创新性的金融支持。
2014年5月24日,郊区管理部隆重推出了“富民直通车”郊区特色金融服务体系,创建了北京市首家“富民直通车”自助金融一站式服务区。
郊区管理部负责人介绍,“富民直通车”包含“富民卡、富民贷、富民通”三大系列产品,全面满足了京郊居民“投资理财、贷款创业、支付结算”三方面的核心金融需求,让更多的农民老百姓能够享受到“最后一公里”的便捷金融服务。
在市场人士看来,北京银行开创的特色直通车服务带来的不仅是让老百姓看到致富的希望,更为他们提供了致富的道路。
截止到2014年末,北京银行富民卡发卡量达24万余张,富民卡专属理财产品已达到22.4亿元,富民贷中的“社员宝”和“农合宝”产品,已落地212笔,放款2297万元,完成了300个村的“村村通工程”自助机具的安装,和15个“富民直通车”金融服务站的建设工作,遍布10个郊区县。
据了解,首家“富民直通车”自助金融一站式服务区已在大兴区青云店镇东辛屯村投入运营,服务区内设立了助农取款POS机、自助型开卡机、网上银行体验机、手机银行体验机及客服直通电话,为农户提供取款、开卡、电子银行、客服咨询指导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
东辛屯村是民俗旅游特色村,北京银行为村内所有民俗旅游经营户免费安装了收银POS机,并办理了“富民卡”,改善了村内支付环境,解决了经营户刷卡收银问题。同时,北京银行也与村委会签署了合作协议,为东辛屯村信用合作社社员提供农户贷款,支持民俗旅游、特色养殖等产业的发展。
另外,针对镇内中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郊区管理部在行业内率先研发出“镇域金融”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目前,“镇域金融”已覆盖全市26个重点乡镇,累计发放390多亿元贷款,为整个乡镇注入发展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于敢于寻找突破。平谷区“300万只蛋鸡现代化养殖示范产业项目”被北京市政府提上日程。
据悉,面对项目融资规模大、担保条件不充分、社员农民结构复杂,郊区管理部紧锣密鼓地开展调研,与政府、企业、当地农户深入沟通,努力寻找支撑起整个项目资金闭环和权益闭环的平衡点。
“白天走访,搜信息、找资料,晚上写方案、出流程,3日内就提交融资方案。”郊区管理部员工们仍记忆犹新。
2009年,在项目奠基仪式上,北京银行承诺提供4.07亿元的融资支持,实现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银行主资、企业主力”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
如今,这个国内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场,已经源源不断地把安全可靠的蛋品送到百姓的餐桌,更将在未来20年内持续不断地为当地1600多家农户提供财富收入。该项城镇化创新实践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拓展完善:打造兴农力量
郊区管理部十分注重素质培养,努力打造精英团队。2009年,在郊区管理部成立时,房山、大兴支行从原管辖行脱离出来,密云、平谷、怀柔、门头沟支行刚刚成立,只有顺义、通州两家业务相对成熟的支行。
面对新的问题、新的困难,郊区管理部带领各支行迅速梳理各区情况,制定营销拓展方案及措施,边实施边完善。
针对各支行参差不齐的发展情况,管理部还对已有的10家管辖行、直属行采取“1+1>2”的帮扶模式,即用“大拽小,强帮弱”这样最简单、最质朴的办法使各支行“捆绑”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应郊区经济发展的经营之路,郊区管理部的业绩稳步提升,各项业务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记者在采访中进一步获悉,为推动北京市“新三起来”工程,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的齐头并进,郊区管理部为百万亩平原造林、中小河道治理、棚户区改造以及大兴等新型农村社区改造工程等提供综合化融资支持近120亿元。
同时,深入郊区各大企业的发展中,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全程关注,为涉农产业链中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顺鑫农业集团、小汤山示范园企业发展,在缓解企业经营资金周转压力的同时,适时地促进了北京市场菜篮子工程。
此外,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风险防控已成为金融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郊区管理部负责人指出,他们时刻将防控信贷风险放在首位,产品创新工作组中一定有主管风险的领导全程把控,在日常工作中严把贷款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遇到重大项目管理部一把手亲自带队进行贷前调查,要求信贷员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同时把道德风险、操作风险贯穿于业务始终。
6年来,在坚守“服务郊区 做大做强郊区业务”的使命下,郊区管理部创下了许许多多个第一:不仅主承销了全国第一只农业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放首都第一笔农民专业合作社集合信托贷款买断业务,而且成功开展了北京市首笔农村土地流转融资业务,在行内首家荣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郊区管理部负责人坦言:未来将进一步加快郊区金融服务创新,依托“富民直通车”品牌,持续加强农业产业支持,集中打造产业兴农的金融力量,让“富民直通车”的服务深入到更多村镇,支持更多农户快速致富。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