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总理率部督阵东北 制造业成拯救重点

作者:杨仕省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5-06 21:42:00

摘要:总理率部督阵东北 制造业成拯救重点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4月10日的东北三省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说:“你们的数据的确让我揪心。”东北振兴战略实行逾十年,这一次,东三省交出的答卷却仍不尽如人意。


  国家统计局5月2日公布的全国31个省(区、市)一季度GDP数据显示,备受关注的东北三省GDP增速均远低于全国,其中辽宁一季度GDP仅为1.9%,成为一季度全国经济增速最低的省份。


  日前,李克强亲自带队前往东北考察,商议振兴东北大业。在长春主持召开的东北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指出,东北由于能源原材料产业和重化工业比重大,受国际市场变化和国内需求不足影响更为明显,加上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和一些内在因素,经济下行压力很大。


  “东北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阵痛期,大量国有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东北振兴还得靠发展制造业,这是根基。”5月5日,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督阵东北振兴


  “把稳增长、保就业、提效益作为紧要之务,实现东北新一轮振兴。”李克强近日在东北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据悉,4月9日、10日,李克强在吉林、长春停留的时间只有一天半,却马不停蹄地考察了一个施工现场、一家工厂、一家国企和一所大学,还重点考察了重大装备制造企业。而李克强此次“督阵”东北的主题便是,“分析当前东北经济面临的新情况和突出问题,研究推进东北发展相关工作”。


  据悉,国家发改委去年公布了关于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而今这些政策开始发挥作用。而多位受访者也对记者表示,实现新一轮振兴东北还要靠改革。


  “这一次要利用好沿海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大的国家战略,完善东北边境口岸等开放合作平台,做好改革开放的大文章。”笪志刚告诉记者,除了要积极推进国企改革,还要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


  此次东北调研李克强再次为东北振兴开了几服方子:一是尽快启动一批可以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交通、水利、城市管网等;二是着力扩大消费,如旅游、养老、健康、电子商务等;三是推进东北装备制造业走出去。


  “国家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装备走出去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各级干部始终把振兴的使命扛在肩上。”李克强在调研后认为,东北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爆发力强。面对东北困境,李克强提出要主动改革,尤其是国企的改革,让国企更多地市场化。


  长期致力于矿业经济研究的黑龙江绥化学院院长张凤武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企改革仍然还是东北的重中之重,至今国企依然占据东北经济的半壁江山。“过去,东北国企改革得不彻底,抑制了东北经济的发展活力。”张凤武说。


  笪志刚则认为,唯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激发市场活力,而今的东北需要以市场的力量来消解国企的惰性,实现产业的优化。


  破解断崖式下跌


  东北经济不振,引起了中央的重视。李克强在调研中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东北经济的破局需要心灵深处的革命。


  近年来,东北经济遭遇“寒冬”,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露头,2014年集中显现,当年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各省、区、市后五位。那么为什么东北经济骤然出现如此低迷的状况?“除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之外,东三省也要从主观上找原因。全国经济都出现大幅度的下滑,东北所具有的内在特征才是这次断崖式下跌的根本原因所在。”李克强说,东北的产业结构单一,比如大庆、一汽“打个喷嚏”,黑龙江、吉林就会“感冒”。李克强为此支了三招:解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欠账;大力提振居民消费;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扩大出口。


  “东北的经济不景气的确在于制造业,需要重点救赎的也只有制造业。”笪志刚说。经济冷暖,企业最具话语权,尤其是黑龙江龙煤集团、西林钢铁等东北国企“巨无霸”,在2014年纷纷陷入巨亏泥潭。今年前两个月,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和投资增速分列全国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一季度GDP辽宁增速仍是倒数第一。


  “调研的一个重点就是制造业。”国家发改委一位不具姓名官员透露,此前,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前往沈阳、大连实地调研了沈鼓、东软、新松机器人等12家制造业企业。


  记者还注意到,前不久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要求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此次会议部署了实施“中国制造2025”,用三个10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蓝图。


  “国家给予东北的各种政策,让东北人很高兴,但也滋生了‘东北等靠要’的依赖。”原黑龙江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朗玲向记者坦言,东北作为中国重工业发展重地,享受了国家诸多优惠政策,如自2003年起中央先后出台了多个振兴东北的政策。而今,东北经济振兴的突围之战,已在东北局部打响。记者采访获悉,东北的制造业已开始发力。事实上,东北不仅有高铁可以推向国际市场推销,还有核电、钢铁、水泥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