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共走丝路:中俄加固战略纽带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5-13 21:32:00

摘要: 5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发表关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内合作的声明,强调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实现对接。

 共走丝路:中俄加固战略纽带

■马晓霖



    5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发表关于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内合作的声明,强调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实现对接。俄观察家称,这是莫斯科在政治经济上转向东方后最有意义的俄中文件。笔者认为,这是中俄深化战略协作,夯实和拓展双边关系的标志性举措。“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接轨,意味着欧亚双雄齐心推进欧亚腹地协调发展,战略意义深远而广泛。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2013年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相继提出的宏大构想,旨在全面复兴、光大和拓展古代沟通中国与欧亚的“丝绸之路”,借助中国经济崛起的势能,从陆海两个方向打造当代和超级版的“五通”新丝路,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实现“世界岛”欧亚大陆超过30亿人口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繁荣,构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时代多种文明的和谐共处。

“一带一路”地理上远远超越古代海陆丝绸之路,范围更广,地域更宽,涉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质上也非简单的旧版升级,而是在发达的欧盟和勃兴的东盟两大经济体间,推动中国中西部地区及其向西广袤经济洼地的找平和隆起。在世界经济持续乏力、发达国家增长停滞的困境中,“一带一路”战略将充分挖掘后发优势,寻找全新爆发点,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后积累的巨额外汇、富裕优质产能变为欠发达地区的“雪中炭”和“及时雨”,并实现自身经济的升级、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良好愿望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充分理解,美国等西方国家将“一带一路”战略简单类比为“马歇尔计划”,甚至聒噪为中国对外扩张和威胁的双轨。即便与中国保有“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俄罗斯也踌躇再三,从而构成“一带一路”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穿越前独联体和西亚地区的关键未知数,直到今年2月和5月俄才宣布支持“一带一路”。客观地说,俄罗斯的观望和疑虑并非没有理由,而是历史与现实,战略与经济等多重因素所致。

首先,前独联体和西亚地区,属于前苏联及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任何大国影响在这一带的存在和辐射,必然本能地引起俄罗斯精英层的担忧和排斥。北约和欧盟双双东扩相继引发的格鲁吉亚冲突和乌克兰危机,都已清楚地表明俄罗斯对前庭后院的严防死守和寸土必争。中俄是欧亚大陆仅有的两个大国,过去又存在过激烈的领土争端甚至武装冲突,冷战时代更是长期对立。尽管中俄已彻底清理历史旧账,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是,综合实力下降的俄罗斯自信心大打折扣,不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看到中国超越自己的庞大身影。

其次,普京十多年的强势治理,外加高油价赚取的巨额外汇收入,重新唤醒俄罗斯上下的大国乃至超级大国意识,多半俄罗斯人都梦想重拾与美国争雄天下的昔日荣光,也自然对中国主导的规模宏大的经济复兴计划心存疑窦,担心成为配角。普京的强人外交不仅没有削弱其执政地位,反而刺激民众支持率持续爬高,本身就说明,中国影响力想顺利覆盖俄罗斯传统腹地并非易事。

其三,俄罗斯有自己雄心勃勃的经贸甚至区域一体化战略,即现阶段的“欧亚经济联盟”。该联盟脱胎于1996年前独联体国家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建立的关税同盟,2000年又成为包含塔吉克斯坦的五国欧亚经济共同体。2010年元旦,萎缩得只剩俄、白、哈三国的原共同体建立关税同盟,随后统一关税,取消海关,向单一经济空间推进。今年元旦,“欧亚经济同盟”正式启动并吸纳了亚美尼亚,终极目标则是将前苏联地区纳入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版的“欧盟”。

就前独联体其他国家而言,一方面未必看好与俄罗斯的经贸一体化,也想摆脱其影响和控制,确保政治和经济独立,但又不愿意得罪强邻,因此,面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巨大魅力显得首鼠两端。当然,主观上,这些国家既想两头渔利,享受经贸一体化之利,又拒绝选边站队,避免得罪中俄任何一方,甚至可能在中俄间玩跷跷板,进而加剧了“一带一路”战略前景的不确定性。

据悉,中方花费半年功夫向俄方解释“一带一路”的积极和多赢意义,打消俄方顾虑。莫斯科阅兵期间宣布的中俄战略对接表明,俄罗斯已接受“一带一路”愿景。对接本身还表明,中国充分理解和尊重俄罗斯在欧亚腹地的地位、影响和话语权,也照顾其主导的经贸发展蓝图,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推进方向扫清障碍。

中俄关系近年一直呈现政热经冷“一头沉”的尴尬局面,与双方现有的政治和战略关系定位极不相称。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俄罗斯2014年底位居世界第十,但中俄经贸无论总量还是结构,都难以让人满意。去年双边贸易额只有952.8亿美元,两年只增加50多亿,总量仅为中国与韩国贸易的1/3,甚至比中国和澳大利亚的贸易量还少400多亿。中俄贸易的严重缺陷是结构不均衡,品类有限,比重的80%局限于石油、矿石和木材等原料。即便乐观预期,2015年中俄贸易也仅为1000亿美元,且依然以能源进出口为主,如不拓展领域,双方在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构想将是镜花水月。

“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同盟”接轨打通,无疑将开启封闭的堡垒,使中俄在经济区域一体化和贸易便利化前提下,实现贸易总量快速倍增和贸易结构均衡优化,进而取得“一帮一,一对红”的理想成果。在俄罗斯与欧盟陷入贸易大战的关口,面向中国的经贸战略对接,对俄罗斯命运攸关。

习近平与普京在莫斯科共同见证32项经贸合同的签署,包括中国出资60亿美元援建莫斯科——喀山高铁,建设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管道,合资生产重型直升机,以及加快贸易本币结算和相互投资等,都表明中俄经贸一体化进程,不是停留于纸面的文字,而已揭开实质性合作的序幕。中俄携手共走新丝绸之路,将为现有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填充更有拉力和黏合作用的新内容,也必然为欧亚乃至世界地缘政治增添新看点。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