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有理
国际油价上周跌去了4%。这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宗商品连续第七周下跌。进入7月份以来,美国库欣原油价格大部分时间都在100美元上方运行,但是近两个月以来,油价显示的下跌势头异乎寻常,这个市场动向所处的时间窗口和背后的金融背景值得投资人警惕。上一次油价见顶是在2008年7月初,而它与国际大宗商品指数CRB指数见顶的时间最为吻合。
美国人度过了一个金融危机以来少有的疯狂的驾车出行季节,从5月到10月是美国人在州际公路奔跑的高峰时节,现在这一季节已经过去。投资者已经惊讶地发现,尽管一个月过后,这个即将成为世界最大产油国的国家,其油库刻度迅速涨升, EIA(美国能源资料协会)上周三公布数据显示,美国前一周原油库存增加520万桶,库欣的原油库存连续第二周上升;过去四周,整体库存增加2200万桶,增幅为2012年4月以来四周最大,且为2009年2月以来第二高;10月18日当周,美国指标原油期货交割地库欣的原油库存增加35.8万桶,至3334万桶。这样的增幅完全逆转了6月末至10月初该地库存下降的趋势。种种迹象表明,原油供求关系重新回到了常态,即供应多于需求的状态。
因为美国政府关门而迟迟未公布的10月份非农数据也在上周公布,这组数据从另外一个方面揭示了过去1个月油价下跌的真正动因,美国劳工部上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大幅不及预期,不过失业率小幅降至7.2%,这显示出美国就业前景受到经济增长放缓的拖累。数据显示,美国9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14.8万人,预期增长18万人;8月非农就业人数修正后为增长19.3万人;7月非农就业人数修正后为增长8.9万人。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油价对于就业数据异常敏感,基本上处于高度正相关的关系。只有当美国的劳动者对于就业和报酬有非常强信心的时候,他们在加油站才会表现得更加慷慨。这一点从过往的市场交易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美国油价和股市自2009年以来的强劲表现,表明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正面效应,经济复苏是支撑油价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但是近期,围绕债务上限的政治争斗以及由此导致的政府关门的情形出现,使得经济复苏的前景变得大大不如从前那么乐观了。据摩根大通(JP Morgan)预计,政府停摆预计将令美国第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化增长率减少约0.2个百分点,至0.6%水平,标准普尔(Standard and Poor's)等投行对于美国经济受损的评估也大致相当。
美国国会共和党和民主党一周半前在最后一刻达成协议,提高美国债务上限,结束持续16天的政府部分关门状态,并避免了美国国债违约。但是,这一协议使得两党在债务上限问题上的争执已经长期化,政治对于经济的影响相当不乐观。
这一预期所带来的另一个副产品是,投资者不再相信美联储会在今年实施缩减QE的行动,而这一基本判断是投资者近期理解市场的基本逻辑。花旗集团(Citi)经济学家预计,2014年3月是美联储削减货币刺激规模最可能的时间点。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对于那些认为经济复苏依然疲软的美联储官员来说,上周二的非农数据以及此前因财政争论引发的疑虑,可能巩固他们有关更长时间内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意愿。”
由于这种逻辑的改变,美元在近期经历了2013年以来最弱的一个季节,但是美元的下跌并不必然带来大宗商品的上涨,因为经济复苏受挫更加能够使市场风险厌恶情绪上升。美元下跌和量化宽松退出预期的远离只是在短期内支撑了一下贵金属价格的走势,但是这种支撑可能并不会太长久,黄金最终会跟随原油和其它大宗商品同时步入下降通道,最近美国发生的种种事件,只不过使现有趋势变得曲折一些,而不是改变既有趋势。
而在对于大宗商品市场影响同等重要的中国,上周似乎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种种情况,中国央行连续三次暂停逆回购,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息(Shibor)集体走高。上海同业拆息上周四再度全线上扬,隔夜利率升穿4%,报收4.088%。市场数据显示,公开市场上周有580亿元逆回购到期,无央票到期,考虑到上周二、上周四央行均未在公开市场进行操作,上周内净回笼580亿元,较之前一周的445亿元放大约30%。
央行收缩政策的重要背景是上月的CPI数据一口气冲破3%关口,直抵3.1%,这不免使人担心通胀的上限已经到来。上周铜价下跌了2%,天然橡胶下跌4.5%,股指期货下跌了2.25%。
在经济政策上,保增长与限通胀似乎越来越难以协调,市场情绪不免大受影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