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GDP增速降至7% 经济硬着陆风险小
摘要: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经济下滑压力增大,物价水平下行,工业通缩加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社会融资成本偏高,稳增长迫在眉睫。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不出所料,一季度经济增长7%,创下新低。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经济下滑压力增大,物价水平下行,工业通缩加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社会融资成本偏高,稳增长迫在眉睫。
就在此前一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强调绝不能忽视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必须牢固确立忧患意识。
“虽然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我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二次探底或硬着陆的可能性很小。中国经济增长不缺增长点,不缺动力源,关键是怎样把这些潜力和活力激发出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接受《华夏时报》采访时表示。
疲弱的经济为推行更多宽松措施开启了大门。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刺激措施可能还没有全面体现在经济活动数据上,这让推出更多宽松措施的预期升温。
谁拖累了GDP?
“今年是我们把经济运行指标,特别是GDP指标首次调低到7%左右。一季度经济指标虽然大约只占全年经济指标的五分之一,但它有很强的风向标作用,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开局’,开局会对全年产生重要影响。”李克强说。
但相比去年,今年经济运行的困难要大得多。
“从国际层面来看,主要是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经济复苏比较缓慢。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分化态势比较明显,不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势出现分化,发达国家内部如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国家的走势也出现了明显分化,汇率变动也比较频繁,再加上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一些地缘政治冲突有增无减,这些不确定性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也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外部需求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出口。”盛来运表示。
海关总署公布的3月份进出口数据也显示,内需、外需双疲软,进出口增速均出现两位数的负增长,将极大拉低一季度的整体增速。
不过,更大的困难还是来自于国内。3月份CPI虽然同比增长1.4%,与上月保持持平,但环比却意外出现0.5%的负增长,凸显了通缩风险在步步紧逼。此外,包括PMI、发电量、粗钢产量等行业性指标也均处于疲弱状态。
“这种回落也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增速换挡、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调结构和转方式。”盛来运表示。
事实上,以消费贡献为主的格局已经形成。一季度由于顺差增加,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去年有提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一季度下滑4个百分点;消费依然稳健,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0.8%,基本持平去年的10.9%,为一季度贡献60%左右。
就在此前一天,李克强主持召开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把脉”中国经济。现在中国经济正处在“衔接期”,一些传统的支撑力量正在消退,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力量则在成长,有的新业态、新产业呈爆发式成长。但目前新旧产业与动力转换还没有衔接到位。
政策预备时
稳当前是为了利长远。
此前,国务院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密集调研。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包括积极财税、稳健货币、投融资和审批机制等领域的改革正在酝酿和实施。
李克强也强调,要以稳促进,保住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基本盘,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也是给市场发出一种信号:未来向好。
分析人士认为,“稳增长”将成为二季度工作重心,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有望继续出台。从多个部委传递出的信号也可见,诸如稳外贸、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仍“有弹可发”。
“市场普遍还是对降准看得更重,但我个人认为降息对降低企业负担效果更大。两者都要用。”参加总理座谈会的瑞银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在座谈会上表示。
在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看来,当前市场实际有效汇率太强,货币政策应指向宽松来缓解汇率端的压力。在下调逆回购利率等“价格”型宽松的基础上,央行可能进一步推出降准等“数量”型宽松手段,以配合公共部门需求的再扩张。预计4月可能是一个关键的时间窗口。总体来看,实体经济企稳需要宽松财政和宽货币并举,利率未来还是以下行趋势为主。
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日召开会议,在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提出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此外,扶持实体经济和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也是实现稳增长重要一环。
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多次推出“减税降费”组合包,为小微企业直接减负,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加码。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建议,应将减税和税制改革结合起来,尤其是营改增,未来减税的效果才会更大。
“对小微企业定向减税也有效果,但实际操作中也有一些难题,包括小微企业的定义是有弹性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更重要的是创业门槛还要进一步降低。”刘尚希说。
“一带一路”等外贸增长新引擎也已经开始发力。管清友表示,“一带一路”的大项目清单将陆续公布落实,各地方政府将加速对接与项目落实。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也有望在二季度公布,以交通、环保和“互联网+”为核心的第四次投资浪潮将加速来袭。
“一带一路”将加速相关领域基础建设。根据测算,近年来我国投资增速和GDP增速之间的关联度约是2.6∶1。这意味着,经济增速要达到7%左右,投资增速应该保持在18.5%左右。而一季度还远远不够。
“我国投资领域很大、潜力很大,在需要投资的领域加强投资理所当然,不存在强刺激,关键是解决投资效率,实现精准投资。”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表示。
出口也将获益。初步测算,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值约为1.45万亿元,约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超过1/4,其中出口表现较好,增长速度超过10%,高出同期出口总体增速5.5个百分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