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跑赢专家的“傻瓜投资法”
摘要:有句话说得很精辟:指数基金就算不能跑赢市场,也能跑赢专家。在牛市中,指数基金堪称大巧若拙的投资利器。
有句话说得很精辟:指数基金就算不能跑赢市场,也能跑赢专家。在牛市中,指数基金堪称大巧若拙的投资利器。
据统计,2014 年全年725 只主动管理的偏股基金中,仅有42 只基金跑赢沪深300 指数,占比5.8%。进入羊年后,面对大幅震荡的股市,投资者该如何玩转指数基金呢?
宽基宜稳健,窄基宜进攻
经过近几年发展,指数基金已经成为基金的一个大类,总数超过230,品种涵盖普通宽基指数及窄基指数,前者多指成份股为大盘股的指数,后者指行业类、主题类、风格类指数。其中,行业类、主题类指数基金近年发展迅速,为投资者捕捉行业轮动提供了极佳的投资工具。
对于长期投资人而言,一只覆盖面广的宽基指数基金,适合长期持有。这也是巴菲特的建议,他推荐美国投资者持有标普500 指数基金。在A 股市场,沪深300 指数的代表性较强,它包含108 只深市股票,以及192 只沪市股票,其中大部分为大盘蓝筹。这300 只股票,覆盖了沪深两市6 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去年沪深300 全年涨幅达51%,超越94% 的主动管理基金。
对于看好某一行业,希望实现集中投资,那么相应的行业主题指数基金将是更强力的武器。在2014 年底金融股行情中,非银指数基金成为最大的赢家,如易方达沪深300 非银ETF,2014 年6 月26 日方才成立,到2014 年底,在不到
半年时间内收益高达137%,成为年度指数基金涨幅之首。去年业绩排名靠前的指数基金多与金融相关,或者是一些指数样本金融蓝筹比例大的基金。
需要注意的是,指数基金中还可以分成完全复制型指数基金和增强型指数基金。前者完全跟踪标的指数,后者则将一定比例的 基金资产采取积极投资的方式,以此获得超越标的指数的收益。以沪深300 指数为例,跟踪沪深300 的指数基金去年收益基本都在40% 以上, 其中, 增强型基金还获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兴全沪深300 收益率为49.83%,排名第一,易方达沪深300 量化收益率49.72% 排名第二,它们都是增强型指数基金。
衡量一只指数的业绩,最重要的指标是其跟踪误差的大小。一般而言,指数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与业绩衡量基准的日平均跟踪误差不超过0.35%,年跟踪误差控制在4% 左右,便算“达标”。增强型指数基金加入了人为因素,其跟踪能力不如完全复制策略的基金。增强是一把双刃剑,做得好可以锦上添花,做得不好,就会有损指数的收益。因此,选择增强型指数基金最重要的是看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
去年成长、中小板、医药等指数涨幅滞后,导致相关指数基金涨幅远落后于沪深300 指数。今年以来,沪深300 尤其是当中的金融股冲高回落,导致很多相关指数基金亏损,去年涨幅滞后的成长、中小板、医药等指数则逆市领涨。中短期而言,不同标的的指数基金难逃此一时彼一时的命运。尽管众多投资机构和分析师都会建议,在不同市况下切换不同的指数标的以进行波段操作,但这种操作方式难度较大。
ETF 玩法多
目前国内的ETF 基本上都是指数基金,它可以像股票一样在二级市场交易,但成本更低。此外,与普通指数基金相比,ETF 可以玩出更多花样:一些跨境ETF 可以进行T+0 交易,华夏上证50ETF 则可以进行期权交易,预计未来将有更多ETF 期权产品推出。
从1 月19 日起,跨境ETF 以及跨境LOF 被允许在二级市场进行T+0 交易。截至1 月31 日,20 只跨境交易基金中,7 只为跨境ETF,它们跟踪的标的为恒生指数、H 股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普500 指数等。其中,华夏恒生ETF、易方达恒生H 股ETF、南方恒生ETF 以及华夏沪港通ETF4 只ETF 跟踪港股指数,与A 股相关度较高,备受市场关注。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恒生H 股指数的标的均为中国国企,是一个变相A 股T+0 的投资标的,对于擅长进行日内波段操作的投资者而言是不错的选择。
2 月9 日,ETF 期权推出后,投资者投资于华夏上证50ETF,会有更灵活的操作策略。利用期权,投资人既能锁定风险,又能博取更高收益。
不过,交易所对于个人参与ETF 期权交易,在资金及交易资格方面都设有诸多限制。根据上交所发布的规定,参与期权交易的个人投资者市值与资金账户可用余额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 万元,且买入的期权不得超过其全部账户净资产的10%,以及前6 个月日均持有沪市市值的20% 中的最大值。比如100 万的资金只能买进10 万的期权头寸。另外,对投资经历也有具体要求,如个人投资者需具备融资融券业务参与资格或者金融期货交易经历等,还要通过交易所的测试。
一位基金公司研究员告诉记者,上交所对于个人投资者买入期权的资金比例限制过于严格,即使能获得杠杆效应,相比十分之一的额度,总体收益也不会很高。更何况,对个人而言,期权是一个复杂的产品,获得高收益难度非常大。他认为,随着ETF 期权产品越来越多,未来陆续会有机构推出相关的理财产品,个人通过相关投资产品参与期权风险更小。据了解,目前已经有券商推出投资于期权的集合理财产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