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交易被破坏 坑人的二手车
摘要: 从曾经的边缘产业到与新车市场各分天下,从传统经营模式到电商平台,经历了多年发展的二手车市场却一直没有脱下灰色的外衣。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翟亚男 北京报道
从曾经的边缘产业到与新车市场各分天下,从传统经营模式到电商平台,经历了多年发展的二手车市场却一直没有脱下灰色的外衣。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达到605.29万辆,同比增长16.33%;交易额3675.65亿元,同比上涨26.03%。然而,在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之前,地方限迁政策的束缚、交易信息的不透明、不健全的行业规范等,却制约着二手车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更在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限迁闹剧
从去年8月开始,全国十多个城市的二手车商相继对不断蔓延的“限迁”政策发起一轮轮声讨。
追溯“限迁”的源头,还是源于北京。2011年8月,北京开始实行6年以上绿标车以旧换新补贴,规定只有外销车才能拿到补贴款。这一政策使北京二手车外迁率急剧提升,京城周边省市的交通压力随之陡增。于是,从2012年开始,一场针对北京二手车的阻击战陆续从京城周边蔓延到全国,其限迁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不符合国III环保标准以及使用年限为五年以上的二手车禁止流入当地市场”。
目前,这种迁入条件更加苛刻,河北部分城市,比如石家庄、张家口等地要求迁入车型必须满足国Ⅴ排放标准。然而,这些城市对本地车辆实施的只是国Ⅳ排放标准。
记者从北京亿宝伟业经纪公司了解到,目前北京的二手车可外迁城市越来越少,仅剩的新疆、甘肃等地已成了热门。在北京旧车交易市场的过户大厅里,就有不少新疆的车商正在办理过户手续。据该经纪公司负责人姜思敏介绍,北京周边城市,如河北等地早就开始“限迁”了,即使是新疆及像甘肃天水这样比较偏远的城市,也马上就要出台“限迁”政策。“如果现在再不抓紧,新疆、甘肃的牌都上不了了。”姜思敏说。而代理这样的业务收费也是不菲,从过户、提档到拿牌照,如果全部包给经纪公司,办这样的一个外地牌照需要近6000元。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表示,亚市二手车外迁率已从最高的70%下滑到38%以下,缩水近半,近70%的二手车只能在本地流通,让北京作为全国二手车输出城市的功能进一步减弱。
骗来骗去
从春节后北京花乡二手车市场的表现看,限迁也导致车市价格的进一步低落。“现在一辆二手车利润本来就不高,春节后来买车的人明显减少,只能降价了。”一位二手车经销商表示,以一辆行驶里程10万公里的宝马320i为例,类似车型春节前售价14万元,而春节后已不足12万元。“如果想将本地二手车转出,只能去还未实施限迁的城市,但物流等转出成本会非常高,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该二手车商表示。
外省市限制政策持续加严,让北京二手车外迁率达到限购以来的新低点。“全国各地越来越严的‘限迁’政策,已经快将二手车封死在当地了。”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面对外迁率持续下滑,二手车交易被迫从外迁为主转为本地消化。
如果说闹剧般的“限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市场的公平交易,那么作假,更是在二手车流通过程中屡见不鲜。
与刚出厂的新车不同,二手车经过多年的使用,由于在行驶里程数、行驶环境、车主驾驶习惯、保养、事故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车辆的折旧情况各不同。正因如此,在传统的二手车交易过程中,部分个人卖家或商家提供虚假车况信息,欺诈买家。
“没有‘三包’,不可退换。二手车卖来卖去,实际上是在骗来骗去,高故障车也能卖高价。处于行业知识和技术弱势的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护。”北京花乡二手车市场的一位销售人员透露。在不少二手车从业人士看来,目前二手车交易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二手车买卖缺乏质量保证,车辆出手后就没有人再对售出的二手车质量负责。而看似相对靠谱的4S店置换,也是以经销商的强势地位为主导,旧车价格压得过低,新车优惠全部取消,说是置换,实际上利益的天平已经明显向经销商倾斜,更无公平可言。
“钓鱼营销”
同样,在二手车电商化过程中,这些问题依旧存在。尽管目前逐渐兴起的二手车电商平台看似更加规范、合理,但消费者真正“触网”后才发现,诚信体系的缺失、车辆信息的不透明仍然是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一般来说,消费者在网络渠道选择车源时,低价高配是首选。因此,一些车源发布者采用虚构车源的方式引导消费者拨打网站留下的联系电话,为车辆销售打下基础。等到消费者发觉可能是个陷阱时,车商仍可向消费者匹配其他车源,这无疑加大了成交的概率。在二手车经销商圈子里,这样的‘钓鱼营销’被认为无可厚非。”某二手车网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业内普遍存在的钓鱼做法,十分打击消费者的信心。”该负责人表示,“而从公平性看,有些评估师的证件本身就是假的,或是花钱买的。谁给钱就给谁办事、替谁说话。价格、质量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估,这样的评估明显有失公平,必定对消费者不利。评估结论不准确、不可靠,消费者就难免要上当。”
2014年6月1日,我国目前二手车交易唯一的一部相关规范——《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正式发布,但该《规范》在实际操作中并无强制性,作用非常有限。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大多不了解《规范》,经销商也肯定不会主动去评估,假如消费者坚持要评估报告的话,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评估费用将由消费者自己承担。在这样的乱象下,二手车行业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二手车市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但如何能在交易过程中真正触动消费者的痛点,这才是引爆二手车车市的真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