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议环保部每年应在两会作报告 “报告通不过,部长应辞职”
摘要:在两会上,环保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代表委员们普遍反映,环保执法力度不严、监管不到位,是当下污染加重、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岩鹏 两会报道
“环保部应参照财政部的做法,每年在两会上作报告,接受代表投票评价,如果环保部的报告得不到通过或连续两年得不到六成以上代表赞成的话,该任部长应引咎辞职。”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两会上,环保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代表委员们普遍反映,环保执法力度不严、监管不到位,是当下污染加重、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铁路局副局长姜曦晖提出,应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作用,加大查处生态环境监管领域职务犯罪力度。朱列玉建议,由环保部门对地方政府环保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并加强环保工作成绩在地方领导考核中的权重。
接受人民监督
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安全。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全国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有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全国668座城市,有400多座处于缺水状态,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质污染引起的。
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直接影响人类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的恶魔。
尽管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防治污染,治理环境,但近年来的环境却是越来越差。
朱列玉认为,问题出在环保部执法不严上。他注意到,面对“两桶油”等央企的排污行为,环保部一直是敢怒而不敢查。
2013年1月,环保部对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开出“违规项目停产、罚款十万”的罚单,可钱是罚了,项目依然运行。面对央企国企时不敢作为,即使开出了处罚也没有严格执行,环保部的执法不严导致企业有法而无依,污染行为肆无忌惮,使治理迟迟不见成效。
“环境问题关乎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对环境改善抱有最殷切的期待,因此,人大会议应当给予环保部更大的监督力度。”朱列玉称。
在每年的人大会议上,财政部都要作工作报告,接受代表们的评价投票,这不仅有利于部门自身廉洁的建设,还有利于部门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因此,朱列玉认为,环保部也应在两会中作报告。这样做,一方面为了治理好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此外,还可以使各政府部门、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全国人民了解到环境问题的现状、治理的难度、治理的方向等,能起到以自身牵头,发动各政府部门和全社会参与到环境治理的作用。
朱列玉还表示,治理环境问题,不能完全寄希望于环保部一家之力。
垂直管理架构
姜曦晖注意到,环保执法在现实中难以落实。他告诉记者,目前,在环保执法上存在两高一低——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助长了绝大多数企业在环保问题上“打游击”。
“一些企业或是不建任何废水处理设施,或是建立以后就当摆设,白天把污水放到处理池里,晚上没人时就排放到河里,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姜曦晖调研发现。
通常的情况是,环保部门为取证一件违法偷排事件,需耗费50万元,而最终落到违法企业头上的罚款,则只有区区5万元。一位人大代表向记者反映,一些投资数十亿元的特大电站项目,违反环境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最后的罚款也不过20万元,环保任务最终难以落实。
在朱列玉看来,环保部没有履行好对下属部门的监管责任。他说,受地方保护主义驱使,一些地方环保局对上级甚至国家环保部门的环境保护政策在执行上存在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政策执行缩水严重,没有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治理的要求。
国务院和环保部明确提出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是有些地方环保局为了保证经济的增长,对其辖区内排放污染物严重的水泥厂、化工厂等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让它们通过环保测评。
“环保部负有监督管理全国环保部门工作的职责,对于下级环保部门执法不严、工作懈怠的现象,有监管不力的责任。”朱列玉称。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主委陈振楼认为,环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依附关系。
当下,环保部门采用属地化管理体制,地方政府掌管着环保部门的人事权、财政权,环保部门对地方政府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地方保护主义是环境治理的拦路虎。某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搞“挂牌保护”,将之树为经济发展的“功臣”。
朱列玉说,如果环保部门依法行政,就容易得罪当地领导,环保局长有可能因此而丢“乌纱帽”,环保部门则可能被克扣、停拨办公经费。有些基层环保部门在上级督办、政府干预、群众上访三层压力中工作,举步维艰。
环保部门过分依赖地方政府,是导致这种尴尬局面的重要原因。治理环境问题,环保部门必须严格执法,而要做到这点,必须切断地方政府对环保部门的干预。
因此,朱列玉建议将环保部门收归中央垂直管理,直接由中央主管部门统筹管理“人、财、物、事”,下级部门只接受上级部门的领导。
“如此一来,环保部门在执法时不必忌惮地方政府的态度,可以秉公执法,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朱列玉称。
他认为,环境治理是一个大整体,将环保部门收归中央垂直管理,有利于环保部做到全国整治一盘棋,从整体出发,合理分配资源、布置工作,这能使环保工作更见成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