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地工商联聚焦 中小民企基本无缘混改
摘要:2015年全联的提案数量显著增加,各直属行业商会和各地工商联共提交提案初稿171件,与去年相比增加49%,最终形成了80件提案和15件大会书面发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两会报道
身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全国工商联(下称“全联”)每年的团体提案都备受关注。
《华夏时报》记者从全联了解到,2015年全联的提案数量显著增加,各直属行业商会和各地工商联共提交提案初稿171件,与去年相比增加49%,最终形成了80件提案和15件大会书面发言。
“提案和发言内容都是商会或各地工商联提交到全联,其中,混合所有制是多地集中关注的问题。”3月5日,全联研究室一参与提案工作的研究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企参与混合所有制的积极性很高,但目前能够参与的大都是大型民企,基本与中小企业无缘。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重点
据悉,除了提交提案,全联还集中汇总了各地提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以书面发言的形式提交两会。
而今年全联以书面发言形式提交的内容有15条,内容多由单一省份提交,唯有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书面发言涉及了安徽、上海、河北、山西和西安五地工商联,也就是说,是5个地区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
“这个问题不光是5个地区关注的问题,同样是很多民企关注的问题。”上述全联研究室研究员介绍,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各类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但当前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首先,思想认识难以统一。国资管理部门担心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更担心失去对国企的控制权,国有企业担心现有利益受损和资产流失。与此同时,民企担心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行政权力侵吞新进资本的利益,最终导致“公私合营”个人资产国有化;其次,投资门槛难以降低。实际运行中,民营资本在铁路、电信、金融、能源、市政、社会事业等领域常遇到“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民间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受限,特别是国有资本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广泛存在,挤压了民间资本发展空间;最后,民营资本话语权难以保障,持股比例难以放开。
据记者了解,有些形式上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但实际上现代企业制度基本上没有到位。比如,有些地方表面上看是民企占大股,但决策权还是听命于国企,甚至很多国有企业高管还是组织管理序列干部。
而就在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常委王均金在全国两会人大代表驻地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目前,虽然已经有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以吸收散小股东体现社会化,但只是增加透明度和规范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体制和机制的问题,国有股占比在企业仍然一股独大,没有形成股权多元化的市场决策和制衡机制,效率不高,为此,深化改革,亟须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记者从五地工商联的建言中看到,民企希望从法治环境、监管体系、融资市场化、完善现代产权制度等多方面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法治化。
就此,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加快电力、油气等体制改革。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将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而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让各类企业法人财产权依法得到保护。
全面深化改革是主线
与往年不同,2015年的全联提案在宏观层面着墨较重。
记者梳理提案发现,议题涉及了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促进行业及行业商会健康发展、保障民生、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等多方面的建言献策。
其中,大部分内容均是根据去年的相关国家政策提出的深化改革建议方向,比如,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加快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等内容,尤其是后者,安徽、上海、河北、山西、西安等多地工商联不约而同提交的建议内容。
“每一项提案均涉及的是去年相关政策实施后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很多政策需要出台具体的细则和措施。”上述全联研究室研究员介绍,提案相关的人大代表和委员也在各自的领域有所涉及,内容更加具体。
除此之外,依法治国的各项法案、企业融资难及废除出租车专营制度等各大提案均在与全联相关的企业代表提案中有所体现,并引起热议。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