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管规模暴涨直逼8万亿元 监管趋严 东海证券涉嫌违规被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盛青红 广州报道
近日,基金业协会首次披露各类资管机构年度资管规模。截至2014年年底,券商资管规模增长至7.95万亿元,而2013年底、2012年底这一数字还是5.2万亿元和1.89万亿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券商资管规模急速行进的同时,监管层的高压监管态度也逐渐明显。近期基金业协会就对6家基金公司、5家基金子公司和3家券商开出了罚单,而此前一直饱受市场质疑的东海证券旗下多个资管产品几乎“包销”金瑞科技定增事件背后神秘人也浮出水面。
“从这次监管层对14家机构的处罚可以看出监管越来越从严了。”华南一家券商资管部人士向记者指出。
高压监管
基金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20.5万亿元,其中,券商资管规模傲居榜首,资管业务规模达7.95万亿元,其次则是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为5.88万亿元,而公募基金规模则在4.54万亿元,私募基金资管规模为2.13万亿元,期货公司资管规模仅为百亿元。
而根据公开数据,2013年底、2012年底券商资管规模的数字则是5.2万亿元和1.89万亿元,券商资管规模在2年内激增3倍之多。
券商资管获得爆发式的增长,不过也因此引来监管层的高压监管,风控成为2015年资管的核心词汇。
继去年郑州会议,资管业务被提出守住“8条底线”后,2015年1月底的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与创新研讨会上,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再次提出,资产管理要把风控作为2015年的核心。
2月份,基金业协会更是对6家基金公司、5家基金子公司及3家券商资管开出了严厉的罚单,其中东海证券相关资管产品涉嫌违法违规被移送证监会进行调查,并对其暂停受理备案三个月;齐鲁证券部分资管产品存在对合作对象尽职调查不充分、对客户信息披露不及时等情况,华创证券相关资管产品延迟备案三个月并不按要求说明情况,予以书面警示,责令整改。
“去年8月和9月,新规发布,明确禁止个人或机构通过3年期结构化产品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对一年期定增产品也提出了新要求:允许结构化产品参与,但发行人关联方不能通过资管产品等通道认购。”前述华南某券商资管部人士表示,“但是东海证券涉嫌违规产品是在新规之前执行的,按常理来说是不违规的。不过现在来看,监管层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大。”
高收益率产品背后真相
去年东海证券旗下7个资管账户集体参与金瑞科技的定增,几乎包销了金瑞科技85%的定增额度,并成功实现资本“胜利”退出,其中东海证券东海翔龙3号B和翔龙2号B劣后级年化收益率超200%的佳绩更是引来投资者的好奇和质疑,市场一度怀疑东海翔龙2号和3号都是作为某项特定资金参与定向增发的特定通道而已。
根据记者近日获得的基金业协会对东海证券的纪律处分决定书显示,2013年3月27日,东海证券设立翔龙2号、翔龙3号参与认购金瑞科技定向增发股票。时任东海证券长沙市韶山北路营业部总经理的杜维吾认购了翔龙2号劣后级份额,金额约134万元。杜维吾现任金瑞科技董事兼总经理。2014年4月2日,金瑞科技定向增发股票解禁。东海证券于2014年4月4日至2014年4月16日陆续卖出金瑞科技股票。翔龙2号计划实现的收益率达到98.43%。
基金业协会认为,杜维吾作为金瑞科技的董事和总经理,以东海证券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翔龙2号劣后级份额的认购,涉嫌违法违规,并将其移送中国证监会进行调查。
根据翔龙 2 号资管计划资料显示,“优先级”投资人享有预期9%的年化收益,“劣后级”投资人享有剩余收益。其中,“优先级”与“劣后级”的比例为 2∶1,即 3 倍杠杆。以此测算“劣后级” 杜维吾的投资收益如下:134万元×3×98.43%-134万元×2×9%=395.69万元-24.12万元=371.57万元,相当于本金的2.773倍。
按照监管层颁发的新规,上市公司董监高等高管人员不能通过资管产品等通道认购上市公司一年期定增产品。
东海证券则回应称,东海证券积极参与定向增发是公司制定的投资战略,东海证券各部门参与金瑞科技定向增发项目的过程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制度要求,不存在违法违规情形。“长沙韶山北路营业部是金瑞科技项目推荐的营业部,时任营业部总经理的杜维吾带头认购了劣后级份额;杜维吾已于2013年8月离职,之后的从业行为与东海证券无关。”东海证券相关人士回应称。
金瑞科技此前也曾回应称,杜维吾是公司定增执行之后才招聘进来的总经理,并且公司在自查过程中也未发现董监高有内幕交易情形。
不过记者咨询的多位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金瑞科技定增有太多的巧合点,比如定增发行价定得过低、定增案公布后股价大跃进式上涨、东海证券旗下账户资金解禁期满后胜利出逃,而金瑞科技总经理杜维吾又在进入东海证券之前就曾做过金瑞科技总经理,后又从东海证券辞职回归金瑞科技,种种迹象引起市场的怀疑也是合理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