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揭秘 “伊斯兰国”

作者:丛培影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2-25 22:23:00

摘要:过去数月中,“伊斯兰国”(ISIS)极端组织的暴行让人们不寒而栗。但为何这样的极端组织能在中东地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困扰头号超级大国美国的现实难题?全面了解真实“伊斯兰国”的存在基础,或许有助于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有效的应对办法。
■丛培影


    过去数月中,“伊斯兰国”(ISIS)极端组织的暴行让人们不寒而栗。但为何这样的极端组织能在中东地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困扰头号超级大国美国的现实难题?全面了解真实“伊斯兰国”的存在基础,或许有助于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到有效的应对办法。
    “伊斯兰国”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两年后,更名为“伊拉克伊斯兰国”,其目标与基地组织相同,都是反西方、反独裁,意图通过武装斗争的形式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2013年,“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组织“胜利阵线”联合,开始以共同名称运作。2014年6月,该组织的领袖巴格达迪自称为“哈里发”,将政权更名为“伊斯兰国”(ISIS)。随后,借助于叙利亚内战和伊拉克长期累积的族群矛盾,“伊斯兰国”在该地区不断发展壮大。
    “伊斯兰国”不同于一般的恐怖组织,它有明确的建国目标和治理行动。“伊斯兰国”所要建立的“哈里发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政体,同时还要树立其在整个穆斯林世界(包括历史上阿拉伯帝国曾统治的地区)的最高权威。它希望恢复到伊斯兰教创立之初的哈里发时代,打出来的口号是追求在伊斯兰世界的“平等”维护教法和圣训的最高权威,反对各种独裁统治。从性质上讲,“伊斯兰国”的建国理念是一种“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随着实力的增强和势力范围的扩大,“伊斯兰国”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基地”组织,成为全世界伊斯兰极端分子仰慕追逐的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斯兰国”不断地制造恐怖事件,并借助网络提高曝光率,以增强其全球影响力。目前,在穆斯林世界也存在着很多极端思潮和极端组织,各种思潮与组织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伊斯兰国”的极端行动实际上具有示范效应,其他极端组织不得不仿效“伊斯兰国”,否则其影响力会降低,生存空间将被严重挤压。
    从内部结构看,“伊斯兰国”的组织结构严密,层次清晰;如果剥离掉其极端理念,它更像是西方国家的民主政体。巴格达迪作为组织的最高长官,他拥有个人的内阁,但内阁只是其个人咨询机构。巴格达迪的两名副手,安巴里和塔克玛尼之前都曾在萨达姆政府中担任要职,他们分别负责管理叙利亚和伊拉克占领区日常管理事务;叙利亚和伊拉克占领区各被分置为12省,设立向安巴里和塔克玛尼负责的省长。而在这一套机构内部设置着两套平行的管理机构,相当于两个“政府”,一个负责叙利亚事务,一个负责伊拉克事务。两套机构中,都设立相关机构,包括金融部门,负责武器和出售石油;内政部门,负责起草法律和颁布政策;军事部门,负责“伊斯兰国”的国防、法律部门,负责执法和招募;医疗部门,负责救助伤员;安全部门,负责维护内部正常秩序;情报部门,负责情报收集工作等。一旦实施有效占领后,“伊斯兰国”就会依照其运转体系对该地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包括供水、供电和安置平民等。在组织框架中,最特别之处是设立了宗教监督机构“舒拉”(Shura)会议,其职能类似于伊朗的宪法监护委员会,主要是对“伊斯兰国”内部的人事任命和颁布的法令实施监督,以确保其遵循伊斯兰教法。前段时间发生的对于人质的处置方式也得到了“舒拉”会议的首肯,才进行实施。
从经济基础看,“伊斯兰国”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走私石油出口到黑市,绑架人质获取赎金和外部资金的捐助。在所有收入中,黑市石油交易所占比重最高。去年夏天,“伊斯兰国”控制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和其周边大量的油田,同时控制了叙利亚国内一半以上的石油收入。“伊斯兰国”的主要活动中心在叙利亚北部城市拉卡。选择拉卡作为活动中心,就是因为拉卡距离土叙边境很近。石油开采后,主要是通过土叙边境的黑市进行交易。据外界估计,“伊斯兰国”通过黑市交易石油的收入,每天就能达到300万美元。
    从国际影响力看,“伊斯兰国”因其影响力巨大,其手段和行事方式遵循宗教极端主义的理念,全球极端分子都成为其招募对象。据外界估计,在“伊斯兰国”占领区的外国武装人员有11000人左右。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数据显示,“伊斯兰国”的外籍武装人员中,来自突尼斯的人数最多达到3000人左右,来自沙特约2500人,来自摩洛哥、俄罗斯约800多人,来自法国约700多人,当然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人员。这也就意味着全球的穆斯林国家都可能成为“伊斯兰国”武装人员的来源。更令西方社会感到担忧的是,一些西方国家的穆斯林纷纷进入叙利亚和伊拉克,参与“伊斯兰国”的武装行动,包括丹麦、爱尔兰、比利时、澳大利亚都有一定比例的穆斯林民众参与其中。
    可以说,借助于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宗教极端主义感召力,“伊斯兰国”在综合实力上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中等规模的民族国家。仅依靠一般性打击,根本不能奏效。美国组建的反恐联盟从2014年9月开始一直对“伊斯兰国”实施空中打击,但收效甚微。从近期发生的日本和约旦人质事件中,也暴露出了反恐联盟内部信息沟通不畅,无法实现有效资源整合的问题。同时,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和“伊斯兰国”问题混杂在一起,美国一直没有下定决心去优先处理“伊斯兰国”问题。对于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将越不利。或许对于美国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将中东事务的重心全部转移到“伊斯兰国”问题上来,而在叙利亚内战和伊朗核问题上都要做出必要的让步,以集中一切力量彻底击溃“伊斯兰国”。
(作者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者,国际关系学博士)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