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不老的传说
摘要: “德国造”到底有多好?8000多万德国人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近乎超凡脱俗。
■翟亚男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嘿嘿!”晒完了2014年光鲜的营销数据,大众(中国)在朋友圈里如此留言,最后还附带一张狡黠的脸。
“德国造,假清高!”有人对此不屑。
“哥是个传说,还是个不老的传说!”大众(中国)反击,再次附带胜利的手势。
偶卖糕的(oh my god),这就是年度“一哥”的自信吗?
不得不服,作为“德国造”的代表,2014年大众(中国)携手两家合资公司一汽-大众及上海大众,创下了367.5万辆的全新销售纪录,同比增长12.4%。
“德国造”到底有多好?8000多万德国人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他们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近乎超凡脱俗。来自安永咨询(EY)的研究显示,2014年德系三大车企大众集团、宝马、奔驰在中国市场共占据了22.5%的市场份额,比2013年增加了0.8个百分点,其中大众集团以18.7%的份额独占鳌头。虽然中国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德系车企在华销量依旧保持强劲增长。2013年德系品牌在中国销量增长了16%,2014年也保持了14%的高速增长,相比同期中国整体市场增幅从16%下跌至10%。而大众(中国)之所以能续写这样的传奇,还要归功于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
作为2014年度的销量冠军,一汽-大众终端销量突破182万辆(包含奥迪进口车型),不仅超额完成了170万辆的年度指标,而且在全部乘用车企业批发、零售两项排名中均位居首位,市场份额达到9.8%,相比去年提高0.2%。尽管一年里先后经历了速腾“断轴门”和反腐风波,但坚实的群众基础还是给了一汽-大众很好的回报。2014年12月2日,一汽-大众“第10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在长春、成都、佛山三地同时举行。至此,一汽-大众用23年时间完成了向千万辆级汽车俱乐部的迈进,刷新了行业内实现千万辆目标的最快速度。
屈居全年销量冠军的上海大众,在2014年也贡献出了172.5万辆的销量,虽然后半程一直处于产能调整阶段,但销量增幅仍跑过了大盘,达到13.1%。而就在这一年,上海大众合资已满30周年,这无疑更应该被记入大众史册。经过30年的滚动发展,上海大众产销累计已突破1200万辆,立足于上海安亭,先后在南京、仪征、宁波、乌鲁木齐、长沙等城市建立了生产基地。鉴于新车型带来的销量增长预期,上海大众将2015年销量目标设定为保守预计190万辆,力争200万辆。如果能够完成200万年销量,其全年市场增幅将达到16%,高于2014年的增速。
强大的数字背后需要强有力的产能作支撑。2014年,大众(中国)对在华产能进行了新一轮布局。5月,一汽-大众华南基地二期项目在佛山举行了奠基仪式。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辆整车的能力。届时,整个华南基地将具备60万辆产能。11月,华东基地青岛工厂奠基,项目在2017年建成投产后产能将达到30万辆。此外,华北基地天津工厂也将于今年奠基。新基地的建设,将使一汽-大众全国战略布局更加完善。按照规划,到2020年,一汽-大众整体产能将达到300万辆,为实现2020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上海大众新厂也相继上马,长沙工厂有望在今年5月实现批量生产,一二期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能60万辆;宁波工厂将于2016年投产,产能将新增30万辆轿车与10万辆商务车。目前,上海大众在国内已有8家工厂,其设计年产能达到240万辆左右。全新工厂的布局,使得大众(中国)2020年前产能有望提升至500万辆。
“德系车企很早进入中国市场,充分利用了这段时间差,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中产阶层的扩张将推动德系车持续增长。”安永咨询方面预测,由于中国市场的需求依旧强劲,德系车企的高速增长还未结束。2014年,德国汽车在欧盟共销售466万辆,在中国销售达444万辆,今年在中国的销售增长有望超过10%,在欧盟则只有3%,在中国的销售总量因此将达到488万辆,略高于在欧盟的销售总量。
中国市场对于德系车企来说已越来越重要。在其背书中,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而没有“之一”,“一哥”的传说在中国仍将继续。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